万思电力技术网____无功补偿,涌流检测,调整不平衡电流,同步开关等无功补偿最新技术! http://www.wangspower.com 专业从事电力无功补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低压无功补偿最新技术等......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zh-CN hourly 1 https://www.s-cms.cn/?v=4.7.5 实例分析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无功补偿及相关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技术分析...


]]>
推荐信息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原创技术论文免费查看,用图片进行产品展示,还包含电力电气行业资讯等内容......

]]>
网站简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从事电力无功补偿技术开发与应用近三十年,喜欢接受新生事物,以钻研为乐趣...

一贯主张: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成为不简单!

风风雨雨这些年,成功与失败并存,愉悦与痛苦共尝...所有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今天的自己......

厚重的理论技术底蕴与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形成了无与伦比的技术优势!

主要成果: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同步开关技术;阶梯式无功补偿技术;涌流检测技术等...

欢迎同行共同探讨、交流...对于有志于从事无功补偿事业,而又苦于没有技术支持的可与我联系!

提供先进的技术,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我的最终目标!


感谢您的到访和关注!

"万思电力技术网"为个人网站,通过国际互联网络为大家提供电力无功补偿及相关新技术信息等网络服务...

本网刊载的所有内容(包括技术文章、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等信息)均为原创并享有自主知识产权!任何个人及网站未经许可,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或建立镜像...


]]>
怎样理解无功电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通常的情况下,无功可以指无功电流,也可以指无功功率,但不能指无功电压。

       对无功电流与无功功率有明确的定义,但没有关于无功电压的定义。

       只定义无功电流与无功功率的另一个原因是假定供电系统是恒压系统。在理想的恒压供电系统中,当然就没有无功电压存在。但是实际的供电系统并不能实现理想恒压,供电系统总是存在电抗元件造成的电压损失,因此无功电压也是存在的。

       由于已经定义了与电压有90度相位差的电流为无功电流,因此不能反过来定义与电流有90度相位差的电压为无功电压,否则会造成混乱。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不妨暂时给无功电压下一个定义:由于电抗元件造成的线路电压变化定义为无功电压。那么,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确定:线路电感造成的的线路电压降为无功电压,变压器漏感造成的电压降为无功电压,无功电压与线路电流成正比,无功电压与线路电流有90度的相位差。

       串联电容器补偿,就是用于补偿无功电压!

       在进行精确补偿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无功电压。假如有一台变压器,负荷侧已经进行了完美的无功补偿,因此负荷电流全部是电阻性电流,功率因数等于1。并且在变压器高压侧用电容器对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进行了完美的补偿,那么在高压计量处是否就没有无功电流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变压器的漏感电压与负荷电压的叠加才是真正的输出电压(真正的输出电压是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由于负荷电流是纯阻性,因此漏感电压就与负荷电压有90度的相位差,于是负荷电压就与变压器输入电压有相位差,因此负荷电流也与输入电压有相位差。为了消除这个相位差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串联电容器,将变压器漏感的无功电压抵消掉。另一种方法是对负荷进行适度过补偿,使负荷电流的相位与输入电压的相位相同。

       这里要强调一点:本节所说的“无功电压”是与“无功电流”意义类似的词汇,与经常听到的“无功电压优化”以及“无功电压控制”等词汇中的“无功电压”的含义完全不同。“无功电压优化”以及“无功电压控制”等词汇中的“无功电压”四个字指的是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由于“无功决定电压,有功决定周波”是电力系统的行话,因此人们就经常将调节无功功率以便控制电网电压简称为无功电压控制,所以才会有“无功电压技术研讨会”、“无功电压技术论坛”等说法出现。





]]>
不平衡电流的危害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电网中三相间的不平衡电流是普遍存在的,在城市民用电网及农用电网中由于大量单相负荷的存在,三相间的电流不平衡现象尤为严重。对于三相不平衡电流,除了尽量合理地分配负荷之外几乎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正因为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因此反而不被人们所重视,也很少有人进行研究...... 

       电网中的不平衡电流会增加线路及变压器的铜损,增加变压器的铁损,降低变压器的出力甚至会影响变压器的安全运行,会造成三相电压不平衡因而降低供电质量,甚至会影响电能表的精度而造成计量损失。 

理论研究证明:在输出同样功率的情况下,三相电流平衡时变压器及线路的铜损最小,也就是说:三相不平衡现象增加了变压器及线路的铜损。 

      不平衡电流对系统铜损的影响 

      设某系统的三相线路及变压器绕组的总电阻为R。如果三相电流平衡,IA=100A,IB=100A,IC=100A,则总铜损=1002R+1002R+1002R=30000R。 

       如果三相电流不平衡,IA=50A,IB=100A,IC=150A,则总铜损=502R+1002R+1502R=35000R,比平衡状态的铜损增加了17%。 

       在更为严重的状态下,如果IA=0A,IB=150A,IC=150A,则总铜损=1502R+1502R=45000R,比平衡状态的铜损增加了50%。 

       在最严重的状态下,如果IA=0A,IB=0A,IC=300A,则总铜损=3002R=90000R,比平衡状态的铜损增加了3倍。 

       不平衡电流对变压器的影响

       现有的10/0.4KV的低压配电变压器多为Yyn0接法三相三柱铁心的变压器。这种类型的变压器,当二次侧负荷不平衡且有零线电流时,零线电流即为零序电流,而在一次侧由于无中点引出线因此零序电流无法流通,故零序电流不能安匝平衡,对铁心而言,有一个激磁零序电流,它受零序激磁阻抗控制,根据磁路的设计,这一零序激磁阻抗较大,零序电流使相电压的对称受到影响,中性点会偏移。由计算得知,当零线电流为额定电流的25%时,中性点移位约为额定电压的7%。国家标准GB50052-95第6.08条规定: “当选用Yyn0结线组别的三相变压器,其由单相不平衡负荷引起的电流不得超过低压绕组额定电流的25%,且其中一相的电流在满载时不得超过额定电流值。”由于上述规定,限制了Yyn0结线配电变压器接用单相负荷的容量,也影响了变压器设备能力的充分利用。 

       并且,对三相三柱的磁路而言,零序磁通不能在磁路内成回路,必须在油箱壁及紧固件内形成回路,而油箱壁及紧固件内的磁通会产生较大的涡流损耗,因而使变压器的铁损增加。当零序电流过大导致零序磁通过大时,由于中性点漂移过大会引起某些相电压过高而导致铁心磁饱和,使铁损急剧增加,加上紧固件过热等因素,可能会发生任何一相电流均未过载而变压器却因局部过热而损坏的事故。 

       由于Yyn0结线组的配电变压器与的零序激磁阻抗较大,因此零线电流会造成较大的电压变化,形成比较严重的三相电压不平衡现象,不但影响单相用户,对三相用户的影响更大。





]]>
在无功补偿装置中取消热继电器的理由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3.jpg

1,电容器属于电流稳定型元件,其电流只与电压和频率有关,与变压器的负荷电流无关,在电压正常没有谐波的情况下电容器不会过载。

2,在电压过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由控制器来实现保护功能,不需要由热继电器来实现保护功能。

3,在谐波超标的情况下,电容器会出现过载,虽然热继电器可以将电容器切除,但是如果控制器不能够测量谐波,那么就会继续投入新的电容器,出现新的过载现象。如果热继电器设置在自动复位状态,则过一会被切除的电容器还会重新投入运行,继续过载状态,并且会干扰控制器的运行,因为控制器不知道哪些电容器已经被热继电器切除,哪些电容器电容器即将恢复运行。如果热继电器设置在手动复位状态,则最终所有的电容器将统统被切除,在手动复位之前,即使谐波消失,电容器也无法重新投入运行。

因此,在谐波严重的情况下,热继电器的保护效果远不如控制器具有谐波保护功能效果好。





]]>
网易有道词典竟收录了王氏定理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20170708143920360.png


电脑中安装了“网易有道词典”,方便英文对照查询!无意中输入wangs,竟搜索出王氏(wangs)定理...

王氏三定理是我师父在2009年的时候提出的,也在网络上公开了!没有想到被“网易有道词典”收录了!既然这样,在这里再次把这个定理重新展示一下!

王氏(Wangs)定理1:在两相间跨接电阻可以在两相间转移无功。

王氏(Wangs)定理2:在两相间跨接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两相间转移有功。

王氏(Wangs)定理3:在三相四线的系统中,恰当的选择两个元件的值(元件可以是电阻、电容、电感或他们的组合),并将这两个元件恰当的接在不同的相线对零线之间,即可以抵消零线电流。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就是根据这个理论而研发产生的!




]]>
怎样提高软件的可靠性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提到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人们几乎不约而同地会想到看门狗,似乎只要有了看门狗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看门狗只能保证单片机死机时可以产生一个复位信号,有了看门狗并不能够提供足够的可靠性。因此才引出软件的可靠性问题。

计算机的死机相当于程序跑飞而进入了一个死循环。而如果程序跑飞之后没有进入死循环而又返回到正常程序循环当中,那么就不会出现死机现象,于是看门狗就不会起作用,但是程序跑飞之后究竟干了些什么是不可预计的,可能会影响单片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软件的可靠性设计工作就是要保证在程序跑飞之后尽可能弥补程序跑飞造成的问题。

比如,在中断服务程序中发生跑飞而又返回主循环,这时CPU认为中断服务程序没有完成,仍然处于关中断状态,于是进一步的中断就不会产生,导致系统运行异常。弥补这个缺陷的作法就是在主循环中要开中断,并且清理中断标志,因为既然程序已经在主循环中运行,就必然已经脱离了中断服务程序,所以在主循环中开中断就是一种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再比如,大部分人都喜欢在复位初始程序中将一些常数值放在RAM中,以后不再对这些常数进行设置。如果在程序跑飞过程中修改了这些常数而又返回主循环,于是系统运行就会发生异常。弥补这个缺陷的办法就是在主循环中反复设置这些常数,这样就保证了只要程序进入主循环这些常数就是正确的,于是就提高了软件的可靠性。

再比如,大部分人都喜欢在复位程序中对一些功能部件(在新型单片机中这类功能部件是很多的)进行初始设置,以后不再进行设置。如果在程序跑飞过程中修改了这些设置而又返回主循环,于是系统运行就会发生异常。弥补这个缺陷的办法就是在主循环中反复对这些功能部件进行初始设置。但是千万要注意:对一些功能部件的初始设置可能会对功能部件的运行造成影响。例如对A/D转换器进行初始设置可能会导致A/D转换器停止正在进行的转换过程而重新开始新的转换过程,这可能会导致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不在主循环中对A/D转换器进行初始设置,而是设计一个定时器中断,在定时器中断服务程序中检测A/D转换器的工作状态,如果异常,则对A/D转换器重新进行初始设置,如果正常,则返回主程序。这就保证了A/D转换器的异常状态不会超过一个定时器周期。总之,只在程序的初始过程中进行功能部件的初始设置不能够保证可靠性。

大部分程序的主循环运行时间都很长,特别是一些延时程序可能超出看门狗的延时时间,于是很多人喜欢在主程序中多次喂狗或者在延时程序中喂狗,这就可能会造成一些隐患,因为程序跑飞后可能会在一些局部小循环中运行,如果这个局部小循环中存在喂狗指令序列,则看门狗就不会起作用,导致可靠性降低。最可靠的办法是在整个程序中只在主循环中的一处喂狗,这种作法可能会使程序设计的难度加大,但确实物有所值。

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认真的思考与丰富的经验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没有捷径可循。




]]>
在相间跨接电阻可以在相间转移无功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在相间跨接电阻可以在相间转移无功

下面结合矢量图进行说明:

1.jpg


图中的电阻R跨接在A相与B相之间,电阻R两端为线电压。

从A相看,电阻的电流为Ira,Ira与线电压Uab同相位,超前A相电压Ua 30°,Iar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超前Ua 90°的容性电流Iac,一部分为与Ua方向相同的有功电流Iar。

从B相看,电阻的电流为Irb,Irb与线电压Uba同相位,滞后B相电压Ub 30°,Ibr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滞后Ub 90°的感性电流IbL,一部分为与Ub方向相同的有功电流Ibr。

因而可以确定电阻R将A相的一部分无功转移到了B相,于是A相的无功减少变成容性,B相的无功增加变成感性。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A相与B相之间跨接电阻,不但在A相与B相出现有功电流,而且可以将一部分无功电流从A相转移到B相。




]]>
电力线路中的无功补偿方式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这是电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无功补偿方式__并联电容器补偿。

       在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供电系统中,几乎所有的无功补偿装置均属于并联电容器补偿。

       但是,输电线路的电感可能会引起电压的升高或降低。当线路中流过容性电流时,输电线路的电感会引起电压升高。当线路中流过感性电流时,输电线路的电感会引起电压降低。

       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中,可以使用串联电容器来抵消线路电感的影响。由于串联电容器与线路电感串联在一起电流相同,电容器的电压滞后电流90度,电感的电压超前电流90度,因此电容电压就与电感电压正好反向可以互相抵消。当串联电容器的容抗与线路电感的感抗相等时,线路电感的电压就与电容电压完全抵消,于是电网的输电能力大大提高,电压稳定性也大大提高。

       设XL为线路感抗,XC为串联电容器容抗,则补偿度

       K=XC/XL

       当K大于1时为过补偿,当K小于1时为欠补偿。当补偿度大于1时,可能会产生大型电机的启动自励现象以及线路的铁磁谐振现象,因此在过补偿时要十分谨慎。

       串联电容器只能应用在高压系统中,在低压系统中由于电流太大无法应用。

       串联电容器是用于补偿线路电感的无功电压,而不是补偿无功电流。也就是说,不管线路中有没有无功电流,串联电容器都可以起到补偿作用。

       串联电容器所提供的补偿量与线路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的电压无关。

       由于电容器串联在线路中,因此电容器的电压等级与线路的实际运行电压无关,并且串联电容器只能使用单相电容器。通常的作法是将电容器组布置在绝缘的高台底座上,这样绝缘问题就由底座来解决。

       串联电容器的容量选择方法与并联电容器完全不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其他书籍。

       由于串联的特点,在切除串联电容器之前首先要使用旁路开关将电容器短路,然后才能将电容器的两端从系统中切除,因此串联电容器的安装比并联电容器复杂得多,串联电容器中需要流过全部负荷电流甚至故障电流,因此在将串联电容器分成较小单位分布在线路中是不切实际的,通常是将串联电容器集中安装在少数地点。

       串联电容器串联在线路中,电容量越大,容抗越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越小,因此补偿量越小。反之电容量越小,容抗越大,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越大,补偿量越大。因此,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串联电容器的补偿容量(乏)与电容量(法)成反比。对于多台电容器串并联的电容器组,串联的路数越多,补偿量越大。并联的路数越多,补偿量越小。当有电容器短路时,补偿量变小。当有电容器断路时,补偿量变大。





]]>
电压与无功的关系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电压是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系统的无功平衡是保证电压质量的重要条件;系统中无功电源出力应满足系统所有负荷和网络损耗的需求,否则电压就会偏离额定值。                             

       当电压偏低时,系统中的功率损耗和能量损耗加大,电压过低时,还可能危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电压崩溃;而电压过高时,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受到损害,通过合理无功补偿设备就能使我们的电能质量得到保证,达到稳定运行的标准和满足用户的要求。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电源的无功在任何时刻应同负荷的无功功率和网络的无功损耗之和(及总的无功负载)相等,也就是说无论何时电网中的无功总是平衡的,问题在于无功的这种平衡是在什么样的电压水平下实现的。 

        20171026092871227122.png

       系统总的无功电源包括发电机的无功功率和各种无功补偿设备的无功功率,无功电源与电压的关系曲线如上图所示,1,3是系统(无功电源)的无功电压曲线,2,4是负荷的无功电压曲线。

       如果此时系统的无功功率是平衡的,那么曲线1与曲线2的交点a,即为额定电压下的无功平衡点,对应的电压就是额定电压Ue。当负荷无功增加时,负荷的无功——电压特性如曲线4,如果此时系统的无功没有相应的增加,电源的电压——无功特性曲线仍为曲线1,这时曲线1与曲线4的交点c就代表了新的无功平衡点,并由此决定了负荷电压为Ua,显然 Ua<Ue,这说明负荷无功增加后,系统的无功总电源已不能满足在额定电压Ue下无功平衡的需要,因此,只好降低电压运行,以取得在较低电压Ua下的无功功率平衡。

       如果此时系统内发电机又无充足的无功备用,我们只有通过投入无功补偿电容器,使系统的无功——电压特性曲线上移到接近曲线3,从而使曲线3与曲线4的交点b所确定的电压接近额定电压Ue。 

      所以,投切无功补偿装置可以补偿系统无功、提高和稳定系统电压。

    



]]>
科学选取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容量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随着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低压侧无功补偿技术在配电系统中已经普及,并且已取得丰富的设计及运行经验,往往电力部门在台区设计时,就直接将无功补偿装置考虑进去,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用户的功率因数偏低要补偿无功功率,使之达到电力公司规定的要求,从国家电力部门讲这是降低网损的主要措施之一,从企业角度讲是减少力率电费,降低企业成本。

       目前我国对用电单位的月平均功率因数一般要求为0.9以上,为此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采用电容器补偿的办法;即在低压配电室的配电母线上安装若干组电力电容器补偿供电范围内的无功功率以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

       多年来从事无功补偿工作,发现这个行业中的很多不足!现在就重点讲讲动力用户变压器无功补偿容量确定问题......

       要正确选择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首先必须要确定负荷的无功量。

       部分人喜欢用估计的方式以变压器容量的百分比来确定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这种选择方式在供电系统的设计阶段是无可挑剔的,因为负荷尚未投入运行,只能进行估计。通常居民负荷的功率因数较高,按照变压器容量的20%-30%来配套无功补偿量就可以满足要求。但是对于工业负荷很难实现科学准确的估计,最好的办法还是应该在负荷投入运行之后,根据变压器的负荷状况不同而进行实际测量。

       还有一种办法是按负荷容量(KW)和补偿前功率因数进行计算,感觉也不够完善!因为每个企业的负荷运行状况是不一样的,有的负荷是间歇式运行,甚至不运行,这样就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按最多负荷设计了补偿装置容量,势必增加设备投资;否则如果补偿容量选择不足,又会有力率电费发生!

       有一些人认为将补偿量选择得大一些就可以保证满足补偿要求,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因为补偿容量大也就意味着补偿量的步进台阶增大,在负荷轻的时候不能实现良好的补偿。

       测量应该尽量选择在最大负荷状态下进行,然后按照测得的无功功率确定无功补偿装置的最大补偿量。在使用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的情况下,将功率因数补偿至接近1.00就有充分的必要性。因为电容器的损耗很小,只要视在电流能够减小,通常总损耗都是减小的。

       因此,并联电容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容量应该按系统的最大无功需量来进行选择。对于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目的是减少力率电费的场合,将功率因数补偿至1.00则是必然的目标。

       我就是依据上述原则总结计算的补偿量选型表,这样可以使设备投资适度,又能得到很好的补偿效果。这种计算方法已经应用多年,感觉还是比较准确的,这里推荐给大家,作为参考!(见下表)

1.png

2.png

3.png

 

表格说明:

根据表中的负荷电流和平均功率因数数据,对应查出补偿容量P**值。

以315KVA变压器为例:当最大负荷电流是220A,原始功率因数是0.6~0.7时,补偿装置容量选择90Kvar即可




]]>
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发展现状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在10KV以上的电网中,出于注重安全的原因,很少使用自动无功补偿装置。另外,由于无功尽量就地补偿的原则,低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以下简称补偿装置)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不断的有新技术涌现出来,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鉴于这样的局面,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略述梗概。

  除了极少数试验型的STATCOM装置外,补偿装置绝大部分都是使用并联电容器进行补偿的。因此,本文只讨论使用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装置。

  一,以电容器连接方式为出发点的补偿装置分类:

  1,三相电容器同时投切型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中使用三相电力电容器,通过检测某一相的电流来进行计算并控制电容器的投入数量来达到补偿目的。由于电容器对三相提供的无功电流相等,因此这类补偿装置只适用于三相电流基本平衡的负荷情况。当负荷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时,不能够使三相均得到良好的补偿,可能有某一相过补偿,有某一相欠补偿。

      此类补偿装置由于结构简单价格低廉而用量最大。

      2,单相电容器分相投切型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中使用单相电力电容器,通过检测三相电流来进行分别计算并控制各相电容器的投入数量来达到补偿目的,相当于3台单相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可以使各相的无功电流均获得良好的补偿,但是对不平衡有功电流无能为力。用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负荷情况时,比三相电容器同时投切型补偿装置的效果好。

此类补偿装置由于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较高,使用量较少。

  3,调整不平衡电流型补偿装置。这类装置中使用单相电力电容器,通过检测三相电流来进行综合计算并控制各相电容器的投入方式和数量来达到补偿和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的。与分相补偿装置不同的是,这类补偿装置利用了在相间跨接的电容器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的原理,通过在各相与相之间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数量电容器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各相的无功电流均获得良好的补偿,还可以将三相间的不平衡有功电流调整至平衡。这类补偿装置用于三相电流不平衡的负荷情况时,具有无与伦比的使用效果。

  此类补偿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较高,由于是新技术所以使用量较少,但是必然会替代单相电容器分相投切型补偿装置。

  二,以电容器的控制投入方式为出发点的补偿装置分类:

  1,交流接触器控制投入型补偿装置。由于电容器是电压不能瞬变的器件,因此电容器投入时会形成很大的涌流,涌流最大时可能超过100倍电容器额定电流。涌流会对电网产生不利的干扰,也会降低电容器的使用寿命。为了降低涌流,现在大部分补偿装置使用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这种接触器有1组串联限流电阻与主触头并联的辅助触头,在接触器吸合的过程中,辅助触头首先接通,使电容器通过限流电阻接入电路进行预充电,然后主触头接通将电容器正常接入电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涌流限制在电容器额定电流的20倍以下。

  此类补偿装置价格低廉,可靠性较高,应用最为普遍。由于交流接触器的触头寿命有限,不适合频繁投切,因此这类补偿装置不适用频繁变化的负荷情况。

  2,晶闸管控制投入型补偿装置。这类补偿装置就是SVC分类中的TSC子类。由于晶闸管很容易受涌流的冲击而损坏,因此晶闸管必须过零触发,就是当晶闸管两端电压为零的瞬间发出触发信号。过零触发技术可以实现无涌流投入电容器,另外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次数没有限制,可以实现准动态补偿(响应时间在毫秒级),因此适用于电容器的频繁投切,非常适用于频繁变化的负荷情况。晶闸管导通电压降约为1V左右,损耗很大(以额定容量100Kvar的补偿装置为例,每相额定电流约为145A,则晶闸管额定导通损耗为145×1×3=435W),必须使用大面积的散热片并使用通风扇。晶闸管对电压变化率(dv/dt)非常敏感,遇到操作过电压及雷击等电压突变的情况很容易误导通而被涌流损坏,即使安装避雷器也无济于事,因为避雷器只能限制电压的峰值,并不能降低电压变化率。

  此类补偿装置结构复杂,价格高,可靠性差,损耗大,除了负荷频繁变化的场合,在其余场合几乎没有使用价值。

  3,复合开关控制投入型补偿装置。复合开关技术就是将晶闸管与继电器接点并联使用,由晶闸管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继电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但是复合开关技术既使用晶闸管又使用继电器,于是结构就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晶闸管对dv/dt的敏感性也比较容易损坏。 

  4,同步开关投入型补偿装置。同步开关技术是近年来最新发展的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使机械开关的接点准确地在需要的时刻闭合或断开。对于控制电容器的同步开关,就是要在开关接点两端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同步开关技术中拒绝使用可控硅,因此仍然不适用于频繁投切。可以预见:使用磁保持继电器的同步开关必将替代复合开关和交流接触器。

  三,补偿装置中使用的电力电容器

  现在补偿装置中使用的低压电力电容器均为金属化电容器。金属化电容器体积小,价格低廉,具有自愈性,因此获得广泛的应用。

  金属化电容器的极板是真空蒸发的铝膜,其厚度在纳米数量级,由于铝膜极薄,当介质膜由于疵点而发生局部击穿时会将疵点及附近的铝膜蒸发掉,因此不会发生短路故障,这就是所谓的自愈作用。

  金属化电容器的电极引出工艺是在芯元件卷制完成以后在元件两端喷涂金属导电层,然后在导电层上焊接引出导线。由于极板电流要由元件中部向两端流动,而极板的铝膜极薄,电阻损耗较大,因此从尽量减少电阻损耗的前提下希望芯元件尽量卷制成短粗形。另一方面,由于极薄的铝膜极板并没有多少机械强度,因此芯元件端部导电层与极板之间并不能形成牢固的连接,当芯元件由于发热而出现不均匀变形时,端部导电层与极板之间很容易形成局部脱离而出现故障,从这一点出发,又希望芯元件尽量卷制成细长形。

  金属化电力电容器有矩形和圆柱形两种结构。矩形结构的电容器内部的芯元件细长并排排列,适用于普通应用场合。圆柱形结构的电容器内部的芯元件短粗串列排列,适用于谐波较严重的场合。

  金属化电容器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电容量减小,所有的金属化电容器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电容量都会由于自愈过程而减小,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有些质量较差的电容器还会出现端部导电层与极板脱离的故障,其现象表现为电容量降低为额定值的一半,甚至三分之,甚至为零。同一品牌的电容器,单台容量越大,则其芯元件越长,直径越粗,元件长导致电阻损耗增大,元件粗则端面导电层面积大且元件内外温差加大使导电层越容易与极板发生脱离,因此使用单台大容量电容器不如使用小电容器并联的可靠性高。金属化电容器的短路与爆炸故障较少。

  四,补偿装置中使用的控制器

  最早的无功补偿控制器是以功率因数为依据进行控制的,这种控制器因为价格低廉现在仍然在使用。以功率因数为依据进行控制的最大问题就是轻载振荡。例如:一台补偿装置里最小的电容器容量是10Kvar,负荷的感性无功量为5Kvar且功率因数为滞后0.5。这时,投入一台电容器则功率因数变为超前0.5,切除电容器则功率因数变为滞后0.5,于是震荡过程就会没完没了地进行下去。

  较新型的无功补偿控制器都是以无功功率为依据进行控制的,这就要求必须具备设定功能,可以对补偿装置中的电容器容量进行设定,从而可以根据负荷无功量决定怎样投入电容器,因此可以消除轻载振荡现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附加功能也越来越多,如数据存储,数据通讯,谐波检测,电量检测等等。使用的控制元件也从最初的小规模集成电路到8位单片机,再到16位单片机,再到16位DSP,直至最高级的32位单片机。现在的32位单片机的价格已经降到10多元一片,对控制器的硬件成本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其性能超过8位单片机100倍以上,难以普及的原因主要是技术开发难度太大。

  五,补偿装置与其他设备的组合

  随着无功补偿装置应用的不断普及,补偿装置与其他设备的组合是一个必然趋势。例如补偿装置与计量箱的组合,补偿装置与开关箱的组合等等。组合装置可以降低成本,减少占用空间,减少连接线,减少维护工作量。组合装置的设计制造没有技术难度,只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所以生产厂商只能根据订货来组织生产。





]]>
ARM单片机交流采样技术及应用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要实现高精度的测量要求应该使用DSP或32位单片机,DSP的价格较高,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使用32位单片机。现在的32位单片机价格已经很低,以NXP公司的LPC2132为例,价格仅为十元左右,足见其性价比之高。唯一的缺点是开发难度太大。不过32位单片机的应用是大势所趋,开发难度大只是入门的时候门槛较高,一旦入了门,以后的工作就简单多了。
       LPC2132其内核为ARM7TDMI,每秒60M指令,有64KB FLASH程序存储器,16KB SRAM数据存储器,8路10位A/D转换器,片内看门狗,且FLASH程序存储器可以在应用编程相当于EEPROM,最多可达47个通用I/O口,3.3V单电源供电,LQFP64封装。
       附图示出了我们的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的电压、电流采样部分。使用LPC2132作为核心控制器件。
       从图中可以看出信号检测部分非常简单。交流电压与交流电流经过几个取样电阻的分压处理送至LPC2132的A/D转换输入端AD0.0和AD0.1,AD0.0和AD0.1端的信号是幅值在0~3.3V之间的脉动直流。这个输入取样电路简单至极,既没有整流也没有滤波,更没有运算放大器,因此输入电路的精度与稳定性唯一地由电阻的精度与稳定性决定,非常容易处理。不过这种电路结构对软件设计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相当复杂的软件来实现检测功能。
       提到测量精度,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A/D转换器的精度,其实测量的精度还与采样速度与算法息息相关。对于LPC2132的10位精度A/D转换器,大部分人认为其测量的最大精度1/1024。其实只要选择足够高的采样速度和恰当的算法,完全可以实现高得多的测量精度。由于输入信号是一个叠加直流成分的交流信号,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我们将一个信号周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区间,则在每一个小区间内的信号近似为一个梯形信号。假设我们只有一个一位的A/D转换器,它的转换器输出只能是0或者1,如果在某一区间的起始处采样值为0,在区间的末尾处采样值为1,根据这两个采样值我们可以进行平均值计算确定这个区间的采样平均值为0.5。如果我们在这个区间的中心再进行一次附加采样,那么这次附加采样的值可能为0或1。如果附加采样值为0,那么这个区间的采样平均值为(0+0+1)/3=0.33。如果附加采样值为1,那么这个区间的采样平均值为(0+1+1)/3=0.67。如果我们在这个区间里一共进行了10次采样,那么这个区间的采样平均值就可能是0.1、0.2、……0.9、1.0。如果我们在这个区间里一共进行了100次采样,那么这个区间的采样平均值就可能是0.01、0.02、……0.99、1.0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提高采样速度也是提高测量精度的有效手段。这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由于LPC2132的A/D转换器为10位二进制精度,考虑交流电的正负半周后实际的采样数值范围在-512~+512之间,只有9位二进制精度。如果选择采样时间间隔为50微妙,即相当于每个工频周期采400个样,使用有效值计算方法,计算400个样本的平方和再取平均值再开方,由于有效值与400个采样值有关,因此计算结果的精度比A/D转换器精度至少可以提高一个数量级。
       根据我的实际经验,使用上述的电路结构与测量算法,可以得到1/10000的测量灵敏度,即相当于在电流互感器一次电流为1000A的情况下,可以分辨0.1A的电流变化。

       注:我开发的所有控制器、检测仪等均采用交流采样技术!

1694498347173339.jpg



]]>
力率电费的产生及解决办法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力率电费:是指电力用户无功消耗量过大,造成月平均功率因数低于国家标准,从而按电费额的百分比追收的电费。
        对于重负荷用户要想解决力率电费问题通常比较简单,只要安装足够容量的补偿装置就可以了,对补偿装置的性能要求不高,甚至只接入几台固定电容器就可以满足补偿要求。
        对于轻负荷的用户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如果采取的方法不恰当,即使安装了补偿装置,仍然会有力率电费发生。
        力率电费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如下:
        一、无功补偿容量不足问题。
        这种情况较少出现。因为安装了补偿装置以后,人们通常都会观察补偿装置的运行情况,如果补偿量不足的话,立即就可以发现。
        二、无功补偿装置轻载震荡现象。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使用廉价控制器的补偿装置中。廉价的无功补偿控制器通常以功率因数为基准进行控制。当负荷较轻时,可能会出现多投入一台电容器即过补偿而少投入一台电容器又欠补偿的情况,于是补偿装置就会出现一会投入一台电容器过一会又切除一台电容器的振荡现象。由于现在的无功电能表对于正向无功(欠补偿)和反向无功(过补偿)均进行计数,因此导致无功电能表读数过大。
        解决办法:更换选取以无功功率为投切依据的无功补偿控制器,当系统的无功功率超过一台电容器的补偿容量时,就多投入一台电容器。当无功功率小于一台电容器的补偿容量时,不论功率因数有多么低,也不投电容器。当无功功率超前时,则切除一台电容器。这样就可以消除轻载振荡现象。
        三、无功补偿控制器精度不够。
        现在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大多为5A规格,在廉价的无功补偿控制器中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取样电阻直接取样,并且为了减低损耗取样电阻值选的较小,当轻载时由于取样信号过低而检测不到信号,从而判断为系统空载而切除电容器,因此造成欠补偿。
        解决办法:要实现精确的无功补偿就必须对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测量。无功补偿控制器对电流的测量灵敏度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使用8位单片机的低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1%以上;对于使用DSP或32位单片机的高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0.1%以上,否则就谈不到高档了。对功率因数测量的灵敏度最好要达到0.001。
        4,补偿装置电容器阶梯过大。
        现有的无功补偿装置大多安装若干台同样容量的电力电容器,例如一台200Kvar的无功补偿装置中安装10台20Kvar的电力电容器,即相当于阶梯为20Kvar,在这样的阶梯情况下,无论控制器的精度有多高,总是会有平均为10Kvar的欠补偿量。10Kvar的欠补偿量虽然不多,但是在负荷较轻有功功率较少的情况下则不可忽视。
        解决办法:推荐使用阶梯式无功补偿方式,以10路输出为例:电容器容量按阶梯布置,在控制若干台设定容量的电容情况下,另外控制一台1/4容量的电容器和一台1/2容量的电容器,最小步进台阶为总容量的1/35,因此可以满足对补偿装置的补偿精度要求。
       5,变压器自身无功的影响。
       变压器自身的无功功率虽然不大,但是变压器通常是连续运行的。特别是高压计量用户,当有功负荷(用电量)较小的情况下,月无功总量就显现出来了。
       解决办法:采用具有适度过补偿设定功能的无功补偿控制器,从低压侧适度过补偿方式以抵消补偿变压器的自身无功。
       6,有功、无功变损的影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用户变压器为低压计量,则应将电能表的抄见电量加上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计算出的功率因数值为一次功率因数。当变压器的负载率(用电量)低,就会造成了变压器的无功消耗对一次功率因数的影响。
       对于低压计量用户,如果变压器负载率(用电量)很低时,要想通过无功补偿完全消除力率电费是比较困难的!
       7,人为因素。
       对于安装了补偿装置并且效果良好的用户,为了收取力率电费,就采用无功电量累计的手段,具体的办法就是若干个月不计无功电量,给用户少量奖励,然后将累积的无功电量加在一个月中,造成一个月的功率因数极低,从而收取大量的力率电费。这种人为因素的直接表现就是力率电费间断发生且数额较大。
       解决办法:电力部门抄表时——跟踪记录!

       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1~5中的问题,基本做到不交力率电费!




]]>
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要求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无功补偿控制器是无功补偿装置的核心部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部分无功补偿装置的生产厂家都是买来控制器然后自行装配整机,具有设计制造控制器能力的厂家不多,能够设计制造出性能优异的控制器的厂家更是凤毛麟角。
       现有的低端控制器都是以功率因数为依据进行控制的,这种控制器虽然价格低廉、性能很差,已属于淘汰之列,因此这里不做介绍。
       现有的高端控制器都是以无功功率为依据进行控制的,但除此之外,往往将设计重点放在汉字显示以及数据通讯等方面。
       其实要真正实现完美的无功补偿控制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实现完美的无功补偿控制是无功补偿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只有在主要功能相当完善的情况下,才能考虑附加功能。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对控制器的设计要求以及一些基本的设计方法。
       1、对测量精度的要求
       要实现精确的无功补偿就必须对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测量。
       因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对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通常有1%的测量精度就足够了。通常的情况下,不测量电压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无功补偿控制,对电压的测量主要是为了实现过压、欠压、以及缺相等保护功能。
       对电流的测量灵敏度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使用8位单片机的低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1%以上。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测量灵敏度”而不是“测量精度”, 1%的电流测量灵敏度即相当于可以区分1%的电流变化,例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为500A,则意味着可以区分从100A到105A的电流变化,并不要求100A的电流测量值绝对准确。对于使用DSP或32位单片机的高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0.1%以上,否则就谈不到高档了。同样的道理,测量的灵敏度要达到0.1%,意味着测量值应该有4位有效数字,但同样并不要求绝对准确。对无功补偿控制器要求0.1%的测量精度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控制器的测量值最好能在现场进行校正。
       对功率因数测量的灵敏度最好要达到0.001。准确地说,应该是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因为测量无功功率并不需要使用功率因数值。这里要强调一点,对无功电流的计算应该使用Iq=I×sinφ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而sinφ的值应该根据相位差的值直接进行计算,不能使用sinφ=(1-cosφ2)1/2的公式计算,否则当相位差在0度附近时,cosφ的微小变化会导致sinφ的很大变化,导致sinφ的值误差太大。例如cosφ=0.99时,对应的相位差是8.1度,对应的sinφ值为0.14,意味着0—0.14之间其他sinφ值检测不到。
       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达到整个-180—+180度范围。有一些控制器具有电流互感器接反的自动识别功能,这种控制器以有功必须为正值来判断互感器的正反,相当于-90—+90度范围,这就可能以下的问题:
      (1)当负荷处于发电状态时会出现检测错误。
      (2)当负荷为纯电感或纯电容时,由于有功电流约等于零,可能会将电感误判断为电容或者将电容误判断为电感。而负荷为纯电容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例如负荷为单一大负荷而负荷停机时,无功补偿电容器尚在运行,于是变压器二次电流就变为纯电容电流,如果将这个电流误判为电感电流,控制器就会继续投入电容器,直至将所有的电容器全部投入运行,造成严重的过补偿现象。
       2、显示器的选择
       最常用的显示器件就是LED数码管,LED数码管价格低廉、可靠性高。最好使用多位组合的LED数码管,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线路板连线并且减少焊接安装工作量。
       很多人比较热衷于使用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可以显示汉字,在有照明的情况下也比较省电,但是液晶显示器的最大问题是低温性能不好,通常在-10℃以下不能正常显示。所以除非能够确定控制器的使用环境温度在-10℃以上,否则不要使用液晶显示器。
       3、参数设定功能
       对于以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为依据进行控制的无功补偿控制器,参数设定功能是必备的。
       在控制器制造的时候,电容器的额定容量,电流互感器的变比等参数无法事先确定,只能根据无功补偿装置的实际情况及现场情况进行设定,因此控制器必须具备参数设定功能。设定的参数应保证不会因掉电而丢失。
       最直接的保存设定参数的方法就是使用EEPROM器件,如24C02等。有一些单片机具有片内EEPROM,这样就可以减少外围器件数量。还有一些单片机具有在应用编程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修改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的内容。对于这类单片机也可以将设定参数保存在FLASH程序存储器中,不过在应用编程的程序设计比较复杂一些。
       4、保护功能的设计
       电容器的过载无非是由于电压过高或者是谐波过大而引起,因此在控制器中设计过电压保护功能是必要的。在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控制器中设计电压谐波检测功能,因为导致电容器谐波过载的根本原因是电压畸变,检测电压谐波就可以实现对电容器的谐波过载保护。有了过电压保护和谐波过载保护则热继电器就可以取消。既节省了体积与成本又减少了故障点。
       5、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控制策略
       电容器的投入与切除应该分步进行,不应在一步操作中同时投入或者切除多台电容器。否则过大的电流突变会对系统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实现精确的补偿效果。同时,对于安装有不同规格电容器的补偿装置,电容器的投切应该尽量简洁,以便尽量减少电容器的投切次数,并且可以最快的满足补偿要求。不应按最小步进台阶一步一步递增或递减。
       例如补偿装置中共有三种规格的电容器,分别为10Kvar、20Kvar、40Kvar,如果测量出所需要的无功补偿量为40var以上,则应该直接投入一台40var的电容器。同样的道理,当测量出多余的无功补偿量为30var以上,则应该直接切除一台40var的电容器。
       6、输出电路的设计
       通常控制器的输出都是用于控制交流接触器或复合开关,最常见的就是220V交流输出。输出的路数视要求而定,通常10路就可以了。
       最常见的输出元件是电磁继电器,选用电磁继电器的最重要的原则是继电器衔铁本身不能与接点有电连接,不少继电器的衔铁本身就是动接点的一部分,于是继电器铁芯带电,当线圈绝缘出现问题时,强电就会窜入控制部分造成严重损坏。而对于衔铁与接点没有电连接的继电器,则不会出现强电窜入控制部分的现象。
       当电磁继电器接点断开时,由于接触器线圈是大电感电流不能瞬变,会产生很高的电弧电压,因此必须连接阻容吸收元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干扰。
       输出元件也可以使用电子继电器,电子继电器的内部是晶闸管,由于晶闸管可以电流过零关断,因此不需要使用阻容吸收元件,并且驱动电压电流都很小,比较容易实现控制。质量好的电子继电器价格较高。质量不好的电子继电器容易产生误触发,造成上电时接触器抖动。

       输出电路也可以使用双向晶闸管,这时晶闸管的驱动电路稍微复杂一些,但是成本很低,可靠性也可以做得很好。




]]>
如何理解无功经济当量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我们知道无功会增加系统的损耗,但是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就是无功电流究竟增加了多少损耗呢?
       根据无功平衡原理,我们已经知道,无功电流可以从负荷一直传送到发电机,也就是说,无功损耗是分布在整个电网之中的,因此要测量精确无功电流造成的损耗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就提出了无功经济当量的概念。所谓无功经济当量就是将无功电流折算成有功电流,这样无功电流造成的损耗就可以很容易计算出来。当然无功经济当量是根据经验数据统计计算出来的,并不一定准确,但是却为我们确定设计方案提供了方便条件。
       按照国家标准GB12497《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中的规定:
       KQ 为无功经济当量
       当电动机直连发电机母线 KQ=0.02~0.04
       二次变压取KQ=0.05~0.07
       三次变压取KQ=0.08~0.10;
       这个标准的规定是适用于异步电动机的,当然也可以参照适用于其他无功负荷。标准中的无功经济当量值考虑了变压器的损耗,因此当负荷直连发电机母线时无功经济当量最小,当负荷经过三次变压后供电时,无功经济当量最大。
       比如我们安装了一台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前后减少了100Kvar的无功功率,而无功补偿装置是400V电压等级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GB12497标准取三次变压的KQ=0.09,那么这个无功补偿装置的节能效果就可以计算出来:100×0.09=9KW

       如果这台无功补偿装置每天运行10小时,我们就可以说:这台无功补偿装置每天节电90KW.h。



]]>
为什么最后投入的电容器涌流最大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电容器的合闸涌流分为单组电容器的合闸涌流和多组电容器追加合闸涌流。 
       单组电容器在第一次合闸投入运行的瞬间,即电容器处于未充电状态,流入电容器的电流,仅受系统阻抗的限制。由于系统的阻抗很小,近似短路状态相,这时将产生很大的合闸涌流,流入电容器组。涌流的最大值发生在电容器合闸的瞬间,刚好系统电压处于最大值时。 
       当已经有一组或多组电容器运行着,再投入另一组电容器时,这时的合闸瞬间,将产生追加的合闸涌流。由于追加电容器组与运行电容器组之间的距离很近,它们之间的电感很小,几乎为零。追加的电容器与短路状态相似,所以运行的电容器组将向追加的电容器大量充电,全部冲击的合闸涌流,都将流入追加的电容器组,这时的合闸涌流将达到很危险的程度。特别是在系统电压处于最大值的瞬间合闸时,追加涌流将达到最大值。
       由于电容器组之间的连线电感很小,所以振荡频率也较单组电容器合闸时的涌流频率高很多。

]]>
分相补偿的技术原理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在无功补偿领域中,三相共补是最传统的补偿方式,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系统中有它的优势。 
       三相共补方式采用的是三相电力电容器,只通过检测某一相的电流来进行计算并控制电容器的投入数量来达到补偿的目的。由于三相电容器对三相系统提供的无功电流相等,因此这类补偿装置只适用于三相电流基本平衡的负荷情况。 
       但是,当负荷的三相电流不平衡时,也就是三相的无功不平衡时,三相共补不能够使三相均得到良好的补偿,补偿结果可能有某一相过补偿,有某一相欠补偿。 
       在这种形势下分相补偿应运而生,分相补偿是通过检测三相电流来进行分别计算并控制各相电容器的投入数量来达到补偿目的。 
       分相补偿采用单相电力电容器,采取无功大的相多投电容,无功小的相少投甚至不投电容的补偿方式。其结果可以使三相不平衡系统的各相无功均得到良好的补偿。 

       下面以矢量图的形式就分相补偿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1694574762890907.jpg

       以A相为例:如果A相接有感性的负荷,那么该相就有一个滞后且垂直于A相电压Ua的感性无功分量 IL。这时在A相与零之间接入电容器 C,由于电容电压与电源电压 Ua 同相,这时在 A 相体现一个超前且垂直电源电压 Ua 的容性无功分量Ic。当 A 相的容性无功分量 Ic 与该相的感性无功分量 IL 大小相等时,那么该相滞后的感性无功分量被超前的容性无功分量所抵消。这时该相无功为零,功率因数为 1。其它两相以此类推...... 
       分相补偿可以平衡三相系统的无功,但是三相不平衡系统中不单单有不平衡的无功,还有不平衡的有功。这时的分相补偿就无能为力了。也就是说对于三相不平衡系统,分相补偿只平衡了无功,有功的不平衡状况仍然存在。 

       难道不平衡的有功就没有办法了吗?回答是否定的,不平衡的有功电流仍然可以调整。




]]>
变压器自身无功对力率电费的影响及补偿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变压器的无功和有功损耗一样,也由铁损和铜损组成。尤其是空载无功消耗很大,因此变压器本身的功率因数很低。 
       电力系统对于变压器功率因数的考核,目前有两种考核方式:低压计量考核和高压计量考核。
       低压计量考核就是在变压器的低压(二次)侧安装计量表考核。而高压考核就是在变压器的高压(一次)侧装有计量互感器、计量表等进行用电情况的计量考核。
       低压计量状态下的考核:由于变压器自身的损耗无法计量,因此供电部门通常使用固定的公式来计算变压器的有功消耗和无功消耗。这部分无功电量是由计算得出的,无法通过无功补偿的方式消除。此类变压器用户在负载率(用电量)较低时,即使二次补偿的效果再好也很难消除力率电费!
       这里重点讨论高压计量状态下的补偿: 
       高压计量考核的结果是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也参与月平均功率因数的计算。就是说变压器自身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已经走表,这时按电能表抄见电量计算的功率因数值即为一次功率因数;而对一次功率因数有影响的不单单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还有变压器自身无功。负载率越低,变压器自身无功消耗占有的比例就越大,对一次功率因数影响就越大,反之越小。 
       负载率是由生产企业用电状况所决定的,而负荷功率因数是可以通过安装补偿装置来提高的。 
       我要说是当变压器的二次负荷被补偿装置补偿后,由于变压器的负载率低,造成了变压器的无功消耗对一次功率因数的影响。 
       下面以实例加以说明。某用户变压器315KVA,低压电能表月实抄电量的有功为54620KWH,无功为17820KvarH,二次侧有无功补偿装置且月平均功率因数已补偿到到0.95,用户反映电业局计费单上的功率因数为0.85,比国家标准低0.05,每月还要缴纳力率电费,这是什么缘故啊? 
       这就是变压器本身无功消耗的影响。虽然安装了补偿装置,由于负载率的降低,变压器的自身无功消耗占据着一定的比例。对新型节能变压器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尽管新型变压器其无功消耗较少,但如果负荷率过低,也同样对功率因数影响较大。 
      上面的分析表明:对于高压计量的用户,如果负载率很低,即使二次补偿的效果再好。由于变压器自身无功消耗参与计量考核,对高压考核结果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当然不是。有人曾提出在高压侧安装电流互感器采样、在低压侧补偿的方法,不错,这样的确能够解决变压器自身无功损耗的问题。但是,安装高压电流互感器存在着成本高和安全性等一系列问题。实用性不是很高。 
       我们采取在低压侧适度过补偿的方法就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啊!根据变压器容量确定适度过补偿量,使之适度过补偿量正好抵消变压器的自身无功量,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这样就必须有适度过补偿功能的控制器。

       我们就开发了具有此功能的控制器(阶梯式无功补偿PT4J系列),几年来的现场应用表明,效果很好。




]]>
无功补偿装置步进台阶的选择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由于电容器的容量是固定的,为了能够控制补偿装置的补偿量,需要在一套补偿装置中安装若干台电容器,控制电容器的投入数量,就可以控制总的补偿量。
       最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若干台相同容量的电容器,这时,步进台阶就是单台电容器的容量。按标幺值计算,设总补偿量为1,则步进台阶为电容器数量的倒数。例如:在一套补偿装置中安装了10台20Kvar的电容器,则总补偿量为200Kvar,步进台阶为20Kvar。按标幺值计算,步进台阶为1/10。这种设计方案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使电容器循环投切。缺点是步进台阶过大,即使安装了15台电容器,步进台阶仍然为1/15,在被补偿用户负荷较轻时,仍然不能取得良好的补偿效果。
       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将电容器容量按2进制排列,例如最小的电容器为5Kvar,然后依次为10Kvar、20Kvar、40Kvar、80Kvar、160Kvar。这种方案使用的电容器数量最少,步进台阶也最小,总容量310Kvar的补偿装置只安装6台电容器,步进台阶为5Kvar,标幺值为:5/310=1/62。这种方案的致命缺点是电容器的投切过于频繁。例如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150Kvar时,需要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增加到160Kvar时,需要将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切除,然后投入160Kvar电容器。反之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减少到150Kvar时,需要将切除160Kvar电容器,然后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其中某一台电容器出现故障以后,会导致振荡现象。例如当20Kvar电容器损坏而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150Kvar时,首先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后发现欠补偿20Kvar。然后将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切除,投入160Kvar电容器后又发现过补偿10Kvar。再切除160Kvar电容器,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后又发现欠补偿20Kvar。如此反复,即导致振荡现象发生。
       最好的设计方法是使用若干台相同容量的电容器,再使用一台1/2容量的电容器和一台1/4容量的电容器。例如PT4J12型阶梯式补偿控制器:使用10台20Kvar的电容器、1台10Kvar的电容器和1台5Kvar的电容器。这时共使用12台电容器,总补偿容量215Kvar,步进台阶为5Kvar,标幺值为:5/215=1/43。

       这种设计方案的步进台阶已经足够小,可以实现足够的补偿精度,满足各种场合的需要。10台相同容量的电容器可以实现循环投切,1/2容量的电容器和1/4容量的电容器的投切虽然可能频繁一些,但是由于容量小,投切频繁一些没有问题。

      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就是基于这种理论而开发设计的。




]]>
电容器电流过零切除为什么会产生过电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电容器在切除之后会产生过电压,对于这个问题普遍的解释是由于切除过程中开关接点产生电弧重燃现象而导致电容器过电压。由电弧重燃而导致过电压需要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接点断开时间、系统电感、重燃时间等等因素,其作用机理分析十分复杂,因此我们在此不对其进行讨论。 
       使用晶闸管控制的电容器在切除之后同样会产生过电压,这种现象就不能用电弧重燃来解释,因为晶闸管不会产生电弧重燃现象。晶闸管只有在电流过零时才能关断,因此晶闸管控制的电容器一定是在电流过零的情况下切除的,所以我们就以晶闸管控制的电容器来对过电压现象进行讨论。 
       对于晶闸管控制的单相电容器,在切除之后不会产生过电压。由于电容器的电压与电流有90度的相位差,因此电容器电流为零的时刻正好是电压最高的时刻。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晶闸管控制的单相电容器在切除之后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的峰值,也就是电源电压有效值的1.414倍,这个电压处于电容器的耐压范围之内。 
       对于晶闸管控制的三相电容器则情况完全不同。三相电容器的切除过程比单相电容器的切除过程要复杂得多,晶闸管控制的三相电力电容器在切除后会剩余异常的高电压,可能会对电容器的安全构成威胁。 

       下面以图1示出的结构为例介绍一下三相三角形连接电容器的切除过程:

1694575073170180.gif

图1

       设系统电压有效值U=400V,并且在A相电压接近正峰值时取消晶闸管的触发信号,于是晶闸管SCRA在A相电压等于正峰值时(此时SCRA的电流为零)关断,在这个瞬间:
       UA=400×1.414÷1.732=327V
       UB=-400×1.414÷1.732÷2=-163V
       UC=-400×1.414÷1.732÷2=-163V
       根据上面三式,我们可以确定电容器上的电压: 
       CAB电压=327+163=490V A端为正 
       CCA电压=327+163=490V A端为正 
       CBC电压=0
       在SCRA关断之后,电路结构变成电容器CAB和CCA串联之后再与CBC并联的形式。在线电压UBC等于正峰值时(此时SCRB和SCRC的电流同时为零),SCRB和SCRC同时关断。从SCRA关断到SCRB和SCRC同时关断的过程中,电容器CBC的电压从0充电到线电压峰值,B端为正。CAB和CCA串联因此电流一致,而CAB的电流与电压反向属于放电,CCA的电流与电压同向属于继续充电,CAB的放电电压与CCA的充电电压之和等于线电压峰值,于是我们可以确定电容器上的电压: 
       CAB电压=490-566÷2=207V A端为正 
       CCA电压=490+566÷2=773V A端为正 
       CBC电压=400×1.414=566V B端为正 
       对于耐压400V的电力电容器,其正常承受的峰值电压为566V,而CCA上的异常高电压达到773V,为正常峰值的1.366倍。这个异常高电压只能靠电容器内部的放电电阻缓慢放电,会持续几十秒钟。 
       问题还不仅如此,在电容器CCA的异常剩余电压没有放电到小于线电压峰值之前,因为无法满足电压过零投入的条件不可能再次投入运行,也就是说,SCRA和SCRC不可能再次同时被触发。但是,SCRA和SCRB则可以再次同时触发,在SCRA和SCRB触发之后,CCA的电压会下降,然后SCRC可以触发,使电容器重新正常投入运行。在下一次切除时,异常高电压会再次出现。对于频繁投切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而言,频繁的切除操作会使电容器经常处于异常高电压的状态之下,会对电容器的寿命产生严重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晶闸管控制电容器虽然可以实现电流过零切除,但是却会造成电容器中的异常剩余电压,这个异常的剩余电压远高于电容器的正常运行峰值电压,因此会对电容器造成损害,损害的程度如何不可预计。上面的分析过程是电容器三角形连接的情况,由于三角形连接具有与星形连接的等效性,因此可以确定:在电流过零切除星形连接的电容器时同样会产生过电压现象。

      下面以图2示出的结构为例介绍一下三相星形连接电容器的切除过程:

1694575141212085.gif
图2

       设系统电压有效值U=400V,并且在A相电压接近正峰值时取消晶闸管的触发信号,于是晶闸管SCRA在A相电压等于正峰值时(此时SCRA的电流为零)关断,在这个瞬间:
       UA=400×1.414÷1.732=327V
       UB=-400×1.414÷1.732÷2=-163V
       UC=-400×1.414÷1.732÷2=-163V
       根据上面三式,我们可以确定电容器上的电压: 
       CAB电压=327V A端为正 
       CCA电压=-163V B端为负 
       CBC电压=-163V C端为负 
       在SCRA关断之后,电路结构变成电容器CB和CC串联的形式。在线电压UBC等于正峰值时(此时SCRB和SCRC的电流同时为零),SCRB和SCRC同时关断。从SCRA关断到SCRB和SCRC同时关断的过程中,电容器CA的电压不变,CB和CC串联因此电流一致,而CB的电流与电压反向属于放电,CC的电流与电压同向属于继续充电,CB的放电电压与CC的充电电压之和等于线电压峰值,于是我们可以确定电容器上的电压: 
       CA电压=327V A端为正 
       CB电压=-163+566÷2=120V B端为正 
       CC电压=-163-566÷2=-446V C端为负 

       由于星接的电容器耐压按有效值230V设计,其正常运行的峰值电压只有327V,可见这个异常的剩余电压远高于电容器的正常运行峰值电压。




]]>
提高无功补偿装置补偿精度的方法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决定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精度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无功补偿控制器的测量精度
       现在无功补偿控制器的采样电流输入大多为5A规格,在廉价的无功补偿控制器中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取样电阻直接取样,并且为了减低损耗取样电阻值选的较小,当满载时取样信号只有零点几伏,当轻载时由于取样信号过低而检测不到信号,从而判断为系统空载而切除电容器,因此造成欠补偿。
       要实现精确的无功补偿就必须对无功电流进行准确的测量,因为电压的变化范围较小,因此对电压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通常有1%的测量精度就足够了。通常的情况下,不测量电压也可以实现很好的无功补偿控制,对电压的测量主要是为了实现过压、欠压、以及缺相等保护功能。
       对电流的测量灵敏度要求要高一些。对于使用8位单片机的低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1%以上。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测量灵敏度”而不是“测量精度”,1%的电流测量灵敏度即相当于可以区分1%的电流变化,例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为500A,则意味着可以区分从100A到105A的电流变化,并不要求100A的电流测量值绝对准确。
       对于使用DSP或32位单片机的高档控制器,测量灵敏度要达到0.1%以上,否则就谈不到高档了。同样的道理,测量的灵敏度要达到0.1%,意味着测量值应该有4位有效数字,但同样并不要求绝对准确。对无功补偿控制器要求0.1%的测量精度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控制器的测量值最好能在现场进行校正。
       对功率因数测量的灵敏度最好要达到0.001。准确地说,应该是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因为测量无功功率并不需要使用功率因数值。这里要强调一点,对无功电流的计算应该使用Iq=I×sinφ的公式来进行计算,而sinφ的值应该根据相位差的值直接进行计算,不能使用sinφ=(1-cosφ2)1/2的公式计算,否则当相位差在0度附近时,cosφ的微小变化会导致sinφ的很大变化,导致sinφ的值误差太大。例如cosφ=0.99时,对应的相位差是8.1度,对应的sinφ值为0.14,意味着0—0.14之间其他sinφ值检测不到。
       对相位差的测量要求达到整个-180—+180度范围。有一些控制器具有电流互感器接反的自动识别功能,这种控制器以有功必须为正值来判断互感器的正反,相当于-90—+90度范围,这就可能以下的问题:
      (1)当负荷处于发电状态时会出现检测错误。
      (2)当负荷为纯电感或纯电容时,由于有功电流约等于零,可能会将电感误判断为电容或者将电容误判断为电感。而负荷为纯电容的状态经常会出现,例如负荷为单一大负荷而负荷停机时,无功补偿电容器尚在运行,于是变压器二次电流就变为纯电容电流,如果将这个电流误判为电感电流,控制器就会继续投入电容器,直至将所有的电容器全部投入运行,造成严重的过补偿现象。
       2,无功补偿装置的电容器布置结构
       由于电容器的容量是固定的,为了能够控制补偿装置的补偿量,无功补偿装置大多安装若干台同样容量的电力电容器,控制电容器的投入数量,就可以控制总的补偿量。
       采取这种电容器布置结构其补偿的步进台阶就是单台电容器的容量。按标幺值计算,设总补偿量为1,则步进台阶为电容器数量的倒数。例如:在一套补偿装置中安装了10台20Kvar的电容器,则总补偿量为200Kvar,步进台阶为20Kvar。按标幺值计算,步进台阶为1/10。这种设计方案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使电容器循环投切。缺点是步进台阶过大,即使安装了15台电容器,步进台阶仍然为1/15,在被补偿用户负荷较轻时,仍然不能取得良好的补偿效果。
       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将电容器容量按2进制排列,例如最小的电容器为5Kvar,然后依次为10Kvar、20Kvar、40Kvar、80Kvar、160Kvar。这种方案使用的电容器数量最少,步进台阶也最小,总容量310Kvar的补偿装置只安装6台电容器,步进台阶为5Kvar,标幺值为:5/310=1/62。这种方案的致命缺点是电容器的投切过于频繁。例如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150Kvar时,需要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增加到160Kvar时,需要将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切除,然后投入160Kvar电容器。反之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减少到150Kvar时,需要将切除160Kvar电容器,然后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其中某一台电容器出现故障以后,会导致振荡现象。例如当20Kvar电容器损坏而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150Kvar时,首先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后发现欠补偿20Kvar。然后将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切除,投入160Kvar电容器后又发现过补偿10Kvar。再切除160Kvar电容器,投入10Kvar、20Kvar、40Kvar、80Kvar共4台电容器后又发现欠补偿20Kvar。如此反复,即导致振荡现象发生。

       最好的设计方法是使用若干台相同容量的电容器,再使用一台1/2容量的电容器和一台1/4容量的电容器。例如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为例:使用8台20Kvar的电容器、1台10Kvar的电容器和1台5Kvar的电容器。这时共使用10台电容器,总补偿容量175Kvar,步进台阶为5Kvar,标幺值为:5/175=1/35。这种设计方案的步进台阶已经足够小,可以实现足够的补偿精度,满足各种场合的需要。8台相同容量的电容器可以实现循环投切,1/2容量的电容器和1/4容量的电容器的投切虽然可能频繁一些,但是由于容量小,投切频繁一些没有问题。




]]>
变压器的有功、无功变损对力率电费的影响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现场现象:

       某用户变压器容量315KVA、低压计量,2011年10月11日安装了无功补偿补偿装置至今运行良好,但是11月份抄表所见,仍有力率电费发生,见下电费单:

1694647359120609.jpg

       原因分析:
       从上表中看出:该月表计有功电量10000KWH、无功电量3200KvarH,计算该月平均功率因数是0.95,证明无功补偿装置运行补偿效果还是很理想的,必定安装补偿装置还不到一个整月。那么,影响力率电费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从上表中看到——变损电量:有功变损1276KWH,无功变损6919KvarH,这时再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是0.78,这是由于电力公司在计算功率因数时引入了变损电量,才导致收费功率因数的降低。
       其实国家电力部门是有相关规定的,在考核用户的功率因数时,通常是考核变压器一次侧的功率因数值,也就是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也参与功率因数的计算。
       如果用户变压器为高压计量,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可以从计量表体现出来,这时按电能表抄见电量计算的功率因数值即为一次功率因数。高压计量方式下,即使负载率(用电量)较低还是可以解决变压器本身的无功损耗问题。(WSBC-PT4系列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具有适度过补偿设定功能,可以从低压侧采取适度过补偿的方式以抵消变压器的自身无功!)
       如果用户变压器为低压计量,则应将电能表的抄见电量加上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计算出的功率因数值为一次功率因数。
       低压计量用户对一次功率因数有影响的不单纯是负荷的功率因数还有变压器的负载率。也就是说:负载率越低,对一次功率因数影响就越大,反之越小。用户变压器的负荷功率因数是可以通过电容器补偿来提高的,而负载率则是由用户的生产用电状况所决定的。由此看出:低压计量方式下,即使低压无功补偿做的再好(此例已达0.95),由于负载率(用电量)很低,要完全消除力率电费是比较麻烦的!
       上述中的变压器二次经过无功补偿后月平均功率因数已达到0.95以上时,由于变压器的负载率低,再引入有功、无功变损就造成了变压器的无功消耗对一次功率因数的影响。用户月用电量如果很少,势必将影响力率电费的发生。对于该用户为315KVA的变压器月有功电量10000KWH,是少了点!
       那么该用户用电量到多少时才可能不交力率电费呢?

       我计算了一下:当变压器二次月有功电量为18000KWH时,月无功电量还是3200KvarH,即使再引入变损电量,这时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也可达到0.90,这样就不会交纳力率电费了!




]]>
为什么安装了补偿装置还要交力率电费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大多数人都认为无功补偿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安装了无功补偿装置,就可以不交力率电费。
       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的复杂性,无功补偿也不例外。已经安装了补偿装置却还要交力率电费,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就说明无功补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从无功补偿的角度出发,我们通常将电网中的用户按用电量进行大致分类:第一类为重负荷用户,其月用电量为变压器容量的240倍以上(例如某用户的变压器容量为500KVA,其月用电量为12万度以上)。第二类为中等负荷用户,其月用电量为变压器容量的240倍以下,80倍以上。第三类为轻等负荷用户,其月用电量为变压器容量的80倍以下。
       对于重负荷用户的无功补偿通常比较简单,只要安装足够容量的补偿装置就可以了,对补偿装置的性能要求不高,甚至只接入几台固定电容器就可以满足补偿要求。
       对于中等负荷的用户则要进行对区分。如果补偿装置安装前功率因数较高在0.8以上,则仍然可以按照重负荷的情况进行处理。如果补偿装置安装前功率因数较低在0.8以下,则应该按照轻负荷的情况进行处理。
       对于轻负荷的用户则必须慎重。如果不采取恰当的手段,即使安装了补偿装置,仍然可能还要交力率电费。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无功补偿容量不足。这种情况较少出现。因为安装了补偿装置以后,人们通常都会观察补偿装置的运行情况,如果补偿量不足的话,立即就可以发现。
       2,无功补偿装置轻载震荡。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使用廉价控制器的补偿装置中。廉价的无功补偿控制器通常以功率因数为基准进行控制。当负荷较轻时,可能会出现多投入一台电容器即过补偿而少投入一台电容器又欠补偿的情况,于是补偿装置就会出现一会投入一台电容器过一会又切除一台电容器的振荡现象。由于现在的无功电能表对于正向无功(欠补偿)和反向无功(过补偿)均进行计数,因此导致无功电能表读数过大。
       3,无功补偿控制器精度不够。现在的电流互感器大多为5A规格,在廉价的无功补偿控制器中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取样电阻直接取样,并且为了减低损耗取样电阻值选的较小,当满载时取样信号只有零点几伏,当轻载时由于取样信号过低而检测不到信号,从而判断为系统空载而切除电容器,因此造成欠补偿。
       4,补偿电容器阶梯过大。现有的无功补偿装置大多安装若干台同样容量的电力电容器,例如一台200Kvar的无功补偿装置安装10台20Kvar的电力电容器,即相当于阶梯为20Kvar,在这样的阶梯情况下,无论控制器的精度有多高,总是会有平均为10Kvar的欠补偿量。10Kvar的欠补偿量虽然不多,但是在负荷较轻有功功率较少的情况下则不可忽视。
       5,谐波的影响。大部分无功补偿控制器中都未设计滤波器,当系统中存在谐波时,会造成检测误差,包括电流值误差和相位误差,从而导致补偿效果的偏差。虽然谐波同样会造成无功电能表的误差,但是要保持控制偏差与无功电能表的误差一致是不可能的事情。
       6,变压器自身无功的影响。变压器自身的无功功率虽然不大,但是变压器通常是连续运行的。对于变压器高压计量用户,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可以从计量表体现出来,这时按电能表抄见电量计算的功率因数值即为一次功率因数。当有功负荷(用电量)较小的情况下,月无功总量就显现出来了。
       7,有功、无功变损的影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的,用户变压器为低压计量,则应将电能表的抄见电量加上变压器消耗的有功和无功电量计算出的功率因数值为一次功率因数。当变压器的负载率(用电量)低,造成了变压器的无功消耗对一次功率因数的影响。
       8,人为因素。人为的因素虽然较少但还是存在的。电网公司相当于电力商店,电网公司从电厂购入电力再加价转卖给用户,电网公司赚取其中的差价。而力率电费没有直接的购入成本,因此很多电力公司将力率电费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对于安装了补偿装置并且效果良好的用户,为了收取力率电费,就采用无功电量累计的手段,具体的办法就是若干个月不计无功电量,给用户少量奖励,然后将累积的无功电量加在一个月中,造成一个月的功率因数极低,从而收取大量的力率电费。这种人为因素的直接表现就是力率电费间断发生且数额较大。

       注: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有效地解决了上述2~6中的问题,基本可以做到不交力率电费。



]]>
经济准确实用的涌流检测办法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涌流检测仪,使用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LPC2132进行采样计算,在最大限度地简化复杂程度的同时,获得精确的参数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被检模拟量经分压后直接输入LPC2132的A/D转换器进行采样,避免了输入处理电路导致的误差。每个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高达每秒20000次,6个输入通道(3个电压通道,3个电流通道)的总采样速率高达每秒120000次。高速采样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软件充分满足了精密测量的要求 
      涌流检测仪不仅可以同时测量三相电路的涌流倍数,而且可以捕捉电流产生时刻或者电流消失时刻的波形数据并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相当于六踪记录示波器,且比记录示波器的清晰度高得多,非常便于对电容器投入及切除时刻的电路状态进行分析。
      由于涌流检测仪具有电流状态捕捉功能,捕捉波形数据的长度约2.5个工频周期,这2.5个周期的波形恰好包括电流产生的瞬间或者电流消失的瞬间,因此系统的状态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下图为保存捕捉的投入时刻波形,从波形可以看出:在AC相电压为零时刻投入了电容器,才有电流发生。

1694577117773180.jpg





]]>
电容器投入时刻涌流的检测方法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涌流的基本概念:
       涌流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由于涌流值需要与稳定电流相比较才有意义,因此通常不用涌流的电流值来描述涌流,而是用倍数来描述涌流,所谓涌流倍数就是涌流峰值与稳定电流的比值。
       由于涌流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因此没有有效值的概念,只有瞬时值的概念,因此准确地讲,涌流倍数就是涌流峰值与稳定电流峰值的比值。
       涌流检测仪采用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进行采样计算,在最大限度地简化复杂程度的同时,获得精确的参数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采用交流电压、电流采样技术,被检模拟量经分压后直接输入LPC2132的A/D转换器进行采样,避免了输入处理电路导致的误差。每个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高达每秒20000次,6个输入通道(3个电压通道,3个电流通道)的总采样速率高达每秒120000次。高速采样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软件充分满足了精密测量的要求。 
       涌流检测数据显示系统是专为涌流检测仪配套的软件,该后台软件可以控制涌流检测仪的电流捕捉操作,并接收涌流检测仪上传的数据且将波形显示出来。
       涌流检测仪上传的数据包括三相电压以及三相电流的波形,在电脑的显示界面上,三相电压的波形是同时显示的,便于分析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电流数据是分页显示的,每页只能显示一相电流的波形,避免三相电流波形互相干扰,分辨不清。
       由于涌流检测仪具有电流状态捕捉功能,捕捉波形数据的长度约2.5个工频周期,这2.5个周期的波形恰好包括电流产生的瞬间或者电流消失的瞬间,因此系统的状态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1694577218203419.png



]]>
电阻、电感、电容三种基本元件的投切特点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电阻性元件:
       由于电阻性元件没有储能作用,其投入时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在电压的峰值时刻投入,那么投入时的电流也为峰值,因此会造成系统电流的突变。如果在电压不为零的时切除,也会造成系统电流的突变。电流的突变属于谐波的一种,虽然对于电力系统多少会产生一些影响,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由于电阻负荷的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在电压过零投入时电流为零,在电流过零切除时的电压为零,因此实现控制目标比较容易。
       电感性元件:
       电感中的电流不会突变,不论电压的瞬时值如何,在接入电感的瞬间都不会产生涌流,因此电感的投入比较简单。
       由于电感是储能元件,其储存的能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想要在电感电流不为零时瞬间切除电感是不可能的,除非在电感电流过零时切除电感,否则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就必须在电弧中消耗掉。不幸的是,在电感电流为零的瞬间,电感两端的电压正好是峰值,当电流切断之后,开关断点间的电压正好是峰值,因此只有在开关断点间的绝缘程度能够抵抗电源电压峰值的情况下,才能够将电感切除。
       电容性元件:
       电容器与电感相反,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会突变,当电源电压与电容器剩余电压不同时,投入电容器会产生极大的电流,人们将其称之为涌流。涌流的峰值取决于系统的阻抗和电容器与电源之间的电压差,由于系统的阻抗通常较小,因此涌流的值通常相当大,如果不采取措施,涌流的峰值可能会超过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00倍以上。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是瞬间的,涌流的峰值越大,持续的时间越短,最长的持续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工频周期。

       电容器的切除则比容易。由于电容器的电压不会突变,因此当开关接点断开的瞬间,接点两端不会产生很高的电压,因此不会产生严重的电弧。




]]>
同步开关的开发助手—涌流检测仪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电力系统中的涌流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的电流,由于涌流值需要与稳定电流相比较才有意义,因此通常不用涌流的电流值来描述涌流,而是用倍数来描述涌流,因此准确地讲,涌流倍数就是涌流峰值与稳定电流峰值的比值。
       同步开关的基本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电压的过零点之前提前投入磁保持继电器,使磁保持继电器的接点在电压过零的时刻恰好闭合,于是就实现了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的过零点之前提前切除磁保持继电器,使磁保持继电器的接点在电流过零的时刻恰好断开,于是就实现了电容器的无电弧切除。

       在对于投切电容器的同步开关开发工作中,最为麻烦的就是开关投入电容器时刻的涌流检测及切除时刻的过零点检测,还有开关后期批量生产成品阶段的检验工作等。
       如果采用记录示波器来检测当然没有问题的,但是这样会给开发工作、特别是产品批量生产的检验工作变得异常繁琐、效率极低!
       我们研发涌流检测仪的初衷是为了应用于同步开关开发工作中,几年来的实际应用证明可以使同步开关开发阶段,及后期批量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工作变的得心应手,非常方便......
       涌流检测仪采用三排LED数码屏,可以实时显示投入的三相涌流倍数。通过与之配套的后台软件可以同时显示三相电压波形及捕捉被检相电流时刻波形。通过波形可以看出被检相电流与三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对于分析开关的投切状态非常方便,一目了然!
       几年来的实际应用经验表明:
       在开关的开发阶段,开发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观测波形分析、了解过零点的状态,便于对程序及硬件的调整;在开关的批量生产阶段,生产检验人员只要观测检测仪显示的涌流倍数就可以了!

1694576919203371.png

        下图:B相投入时刻波形(在B相电压与电容器剩余电压为零时刻投入)

1694576946129057.png

        下图:B相切除时刻波形(在B相电压最高时刻切除)

1694576977149463.png




]]>
理解调整不平衡技术的着重点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调整不平衡电流装置中采用了4组同步编组开关控制12台单相400V(450V)电力电容器,即每台同步编组开关控制3台单相额定电压400V(450V)的电力电容器。由调整不平衡控制器通过RS485串口通讯方式发出指令,同步编组开关根据指令控制每台电容器是接在“相与相”之间还是“相与零”之间。
       当某台电容器只接在“相与相”之间,就实现了相与相之间的有功转移(调整)和无功的补偿,如电容器接在了AB相之间,就意味着该电容器在补偿AB相无功的同时将A相的部分有功转移到了B相。
  也就是说:有功电流的转移是有方向的,即:如果在AB相间跨接电容,那么有功电流只能由A相转移到B相,不能由B相转移到A相。同理:如果在BC相间跨接电容,那么有功电流只能由B相转移到C相,不能由C相转移到B相。如果在AC相间跨接电容,那么有功电流只能由C相转移到A相,不能由A相转移到C相。 
      具体能够转移多少有功电流?被转移的有功电流与电容中的电流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另外,当某台同步编组开关下的三台电容器都接在了相间,即C1接在AC相之间、C2接在AB相之间、C3接在BC相之间。那么该同步编组开关处于共补状态,对于负荷的平衡部分才会采取这种连结补偿方式。
  相与零之间跨接电容器其本质就是分相补偿,设计该功能是为了充分利用电容器,对于没有进行调整补偿操作的电容器去进行分相补偿无功,使系统无功最小!这时的单相400V电力电容器接于相线对零线时,补偿量是标称值的1/3。
  有人会问:三相电容器也是接在相与相之间啊!也有转移有功的能力吗?
      不要忘了,三相电容器在三相之间的容量是等量的,所以,没有转移有功的能力!
  调整不平衡的技术原理中提到了,要实现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调整需要使用电感!如果在实际的无功补偿装置中使用电感是不适合的,因为电感的价格高、损耗大、重量大。
       所幸的是,实际的电力系统负荷总是存在电感的,正因为负荷存在电感,才会有无功、才需要进行无功补偿,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负荷的电感来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
       理论计算与实践经验均表明:只要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恰当的接入不同数量的电容器,就可以实现在无功补偿的同时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
  由于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需要利用负荷的电感,因此负荷系统的功率因数越低意味着可以利用的电感越多,投入的调整补偿的电容量就会越多,则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能力就越强。
       计算表明:如果系统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7,那么最大相电流是最小相电流2倍的情况可以调整到平衡。如果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85,那么最大相电流是最小相电流1.5倍的情况可以调整平衡。如果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那么就意味着没有可以利用的电感,因此无法进行不平衡电流的调整。

  如果系统的功率因数就是很高,是不是调整不平衡装置就没有实际应用了?回答是否定的!该技术产品虽然对于调整不平衡电流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当调整不平衡的条件不具备时,该产品还具有分相补偿功能。
      实际的现场应用证明,即使在特殊条件下,调整不平衡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但是功率因数补偿效果总能够补偿到0.95以上。



]]>
矢量分析调整不平衡的有功电流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一、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跨接电容,使有功转移的矢量分析:

1694575847109453.jpg


        上图中的电容C跨接在A相与B相之间,电容C两端为线电压。从A相看,电容C的电流Ica超前线电压Uab 90°,Ica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超前Ua 90°的容性电流Iac,一部分为与Ua方向相反的有功电流Iar,意味着A相的有功电流减少。从B相看,电容C的电流Icb超前线电压Uba 90°,Icb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超前Ub 90°的容性电流Ibc,一部分为与Ub方向相同的有功电流Ibr,意味着B相的有功电流增加。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A相与B相之间跨接电容,不但在A相与B相出现容性无功电流,而且可以将一部分有功电流从A相转移到B相。

       二、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跨接电感,使有功转移的矢量分析:

1694575911174599.jpg

        上图中的电感L跨接在A相与B相之间,电感L两端为线电压。从A相看,电感L的电流ILa滞后线电压Uab 90°,ILa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滞后Ua 90°的感性电流IaL,一部分为与Ua方向相同的有功电流Iar,意味着A相的有功电流增加。从B相看,电感L的电流ILb滞后线电压Uba 90°,ILb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为滞后Ub 90°的感性电流IbL,一部分为与Ub方向相反的有功电流Ibr,意味着B相的有功电流减少。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A相与B相之间跨接电感,不但在A相与B相出现感性无功电流,而且可以将一部分有功电流从B相转移到A相。 





]]>
不平衡电流的解决办法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如果不平衡有功电流相当于AB相之间跨接一电阻,且电流为I,那么校正这个不平衡电流的方法是在BC相之间接入一电容,选择电容量使其电流为0.58I,在AC相之间接入一电感,选择电感量使其电流为0.58I,于是不平衡电流消失。如果不平衡电流相当于A相与中线之间跨接一电阻且电流为I,那么校正这个不平衡电流的方法是在AB相之间接入一电容,选择电容量使其电流为0.67I,在AC相之间接入一电感,选择电感量使其电流为0.67I,在B相与中线之间接入一电感,选择电感量使其电流为0.58I,在C相与中线之间接入一电容,选择电容量使其电流为0.58I,于是不平衡电流消失。如果不平衡电流相当于不只一个电阻,那么可以分别按各个电阻为准计算出所需的补偿量,然后利用迭加原理进行计算即可。 
       下面举例说明一下。 

       设有一用电系统如图1所示:

1694576075278824.png

        这是一个电阻性负荷跨接于两相之间的例子,对于这样的负荷状态,使有功负荷平均分配于三相之间的方法示于图2。

1694576120177347.png


        在A相与C相之间跨接一个电感,选择电感量为22Kvar,在B相与C相之间跨接一个电容,选择电容量为22Kvar。于是三相的功率因数均变成1,并且有功功率被平均分配到了三相之间。 

        设另一用电系统如图3所示:

1694576162120586.png

        这是一个典型的单相电阻性负荷的例子,对于这样的负荷状态,要使有功负荷平均分配于三相之间的方法见图4。

1694576217182344.png


        在A相与B相之间跨接一个电容,选择电容量为25Kvar,在A相与C相之间跨接一个电感,选择电感量为25Kvar,在C相与零线之间跨接一个电容,选择电容量为13Kvar,在B相与零线之间跨接一个电感,选择电感量为13Kvar,于是三相的功率因数均变成1,并且有功功率被平均分配到了三相之间。 
       但是上述的调整不平衡电流的方法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需要使用电感。在调整不平衡电流的装置里安装大量的电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电感又大又重,成本很高,损耗较大。 
       所幸的是,在实际的系统中,往往拥有大量的感性负荷,正是因为这些感性负荷的存在,才需要进行功率因数补偿。而负荷中的电感正好可以为我们所利用。理论分析与现场实验均表明:只要恰当地选择电容器的接法,就可以达到即补偿功率因数又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的。 
       下面举一例说明如何连接电容器来达到即补偿功率因数又调整不平衡电流的目的。 

       设有一用电系统如图5所示:

1694576263833207.png

        这是一个功率因数很低且三相严重不平衡的例子,三相的功率因数均为0.71。C相电流比A相电流大一倍。在这个例子里,由于负荷含有足够多的电感,因此只要恰当地投入电容器,就可以使三相的功率因数均为1,并且三相电流平衡。电容器的接法如图6所示。

1694576306132678.png


        由图6中的数据可知,补偿电容器的总容量恰好等于负荷中的电感总容量,只是由于恰当地选择了电容器的接法,从而使三相的电流平衡,并且三相的功率因数均等于1,零线没有电流。 

       当供电系统中的感性负荷较少,而三相电流不平衡又比较严重时,如果不附加电感,有可能校正之后三相电流不会完全平衡,但只要需要补偿,就总有办法使不平衡程度有所减轻,对供电系统仍然是有利的。



]]>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与其它补偿的本质区别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目前配电系统中的常规补偿方式:
       1、三相电容器补偿方式:这种补偿方式控制方法简单,只能应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的系统中。对于三相不平衡系统,若是采用三相电容器进行补偿,则补偿后的三相功率因数不一致。会出现某相欠补偿或是过补偿。欠补偿相使得电容器组不能完全发挥作用,线路中仍然有较大的无功电流;而过补偿相则将向系统输送无功电流。我们知道大量地倒送无功会造成系统损耗增加。因此,该补偿方式在三相不平衡系统中不能够实现良好的补偿。
       2、单相电容器分相补偿方式:采用单相电容器分相补偿的办法,是根据每相的无功大小进行补偿,对无功较大的相多投补偿电容,对无功较小的相少投甚至不投补偿电容。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使每相的功率因数得到有效的补偿,但是对于不平衡的有功电流仍然无能为力。也就是说,进行分相补偿之后,虽然三相的功率因数都得到提高,三相电流均减小,但是三相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机内装有12台额定电压400V(450V))的单相电力电容器,在微机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同步编组开关使每台电容器既可以接于相线与相线之间,也可以接于相线与零线之间。具有在补偿系统无功的同时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作用。其理论结果可使三相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三相电流调整至平衡。实际应用表明,可使三相功率因数补偿到0.95以上,使不平衡电流调整到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0%以内。
       主要性能特点:
       1,利用在相间跨接电容器可以在相间转移有功电流的基本原理,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连接不同容量的电力电容器,从而实现在各相无功功率得到良好补偿的同时调整三相不平衡有功电流的目标。不但可以减少变压器及以上线路的铜损而且可以减少变压器的铁损。
       2,使用同步开关技术实现电容器电压过零投入和电流过零切除。
       电容器的电压过零投入可以消除电容器投入时产生的涌流,消除涌流对系统的影响,并可显著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电容器的电流过零切除可消除继电器接点的电弧从而增加继电器的寿命。
       同步开关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整套装置的可靠性。
       3,具有适度过补偿功能设定,可以在低压侧对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损耗。
       4,使用最新型的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进行控制,在最大限度地简化机内控制器复杂程度的同时,获得精确的参数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
       5,具有谐波检测和谐波过载保护功能。
       机内控制器对系统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进行监测,可以测量20次以下的奇次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并且可以测量1000Hz以上的分数谐波电压及谐波电流。当谐波电压超过允许值时,可以切除电容器,从而保护电容器不会由于谐波过载而损坏。当系统的谐波电压减少时,可以自动重新投入电容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是一种技术先进、设计新颖及功能完善的新型无功补偿装置。
       附加说明:
       产品应用: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产品主要应用于城网或农网供电系统公共台区的无功补偿及调整三相不平衡之用,以及为新建小区箱变配套。
       自2000年第一代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产品推向市场以来,在东北地区以及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电力系统线路改造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推广理由:在低压三相四线制的农网或城网供电系统中,由于用户多为单相负荷,而且负荷大小及用电时间的不同,电网中三相间的不平衡电流是普遍存在的,这种用电不平衡状况不具备规律性,无法事先预知,也无法有效地改善。再加上每相负载的功率因数也不尽相同,便常常使得每相回路中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差异很大。无论是三相补偿还是分相补偿都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解决三相电流的不平衡问题。
       销售要点:由于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的先进性及复杂性,所以很多从事无功补偿行业包括电力系统的技术人员也很少知道或理解其技术原理。甚至对不平衡的有功电流都能够调整,表示怀疑!
       这时,作为该产品的销售人员必须了解“在两相间跨接电感或者电容可以在两相间转移有功”这个原理。是让用户接受认可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的关键所在!

       另外,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在补偿系统无功的同时又具有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能力,两者兼顾。因此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其功能是任何补偿装置所代替不了的。



]]>
独树一帜的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调整不平衡电流的技术原理:

       原理1: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跨接电阻,具有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转移无功的能力。
       原理2: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跨接电容或电感,具有在相线与相线之间转移有功的能力。

       独创性的计算理论和控制方法:

       通过在三相四线低压配电系统中的各相与相之间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恰当地接入若干电力电容器的方法,巧妙地利用了负荷回路中的电感,不仅使各相的功率因数都得到良好的补偿,同时使各相的有功电流达到平衡。这种计算方法的理论研究是独创性的。
       由于实际的补偿装置中电容器的容量是固定的,不可能像理论计算过程中那样随意安排电容器容量,因此实现控制目标的计算机算法的研究比理论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实际使用的计算机算法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1、在不出现过补偿的前提下优先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
       2、在改善不平衡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过度调整。
       例如:调整前A相有功电流100A,B相有功电流90A,调整后A相有功电流94A,B相有功电流96A。由于调整前A相电流大于B相,而调整后A相电流小于B相,属于过度调整。但是调整后的不平衡度明显改善,因此是一种有效的过度调整。
       3、在系统原始功率因数较高即系统电感较少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将三相调整至平衡,则优先调整偏离平衡值最多的相。
       4、在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计算完成之后,计算所需的无功补偿方式。
       实际使用的是一种分支迭代算法,可以计算出实际系统的最佳电容器投切方式。虽然计算方法十分复杂,用32位单片机来实现还是没有问题的。这种计算方法的研究也是独创性的。

       高性能的单片机控制器及软件设计:

       使用最新型的飞利浦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进行计算、控制,在最大限度地简化机内控制器复杂程度的同时,获得精确的参数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
       被检模拟量经分压后直接输入单片机的A/D转换器进行采样,避免了输入处理电路导致的误差。每个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高达2万次/秒,6个输入通道(3个电压通道,3个电流通道)的总采样速率高达12万次/秒。高速采样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软件充分满足了精密测量的要求,不但可以对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进行检测,而且可以在谐波干扰严重的情况下保证测量的精度。电压检测分辨率可达0.1V,电流检测分辨率可达0.1A,功率因数检测分辨率可达0.001。

       独有的磁保持同步编组开关设计:

       为实现每台电容器能够在“相与相”和“相与零”之间的联结,采用磁保持继电器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及联结方式,因此补偿装置的自耗电降至极小,并且使运行噪音降至极小。
       同步编组开关使用9只磁保持继电器(新型同步编组开关采用6只磁保持继电器),其任何编组状态均实现电容器“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这样,可以做到投入电容器时没有涌流或过电压的产生,从而可以提高电力设备的寿命和系统的稳定性。也避免了磁保持继电器接点断开时的电弧,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的寿命。
       同步编组开关由于采用磁保持继电器,因为磁保持继电器只有在接点接通或者断开的瞬间控制线圈耗电,其余时间控制线圈不耗电,因此可以使自耗电降至极小,并且使运行噪音降至极小。
       同步编组开关采用了独特的电路结构设计,当电容器退出运行时,磁保持继电器均处于断开状态,这样就避免了操作过电压及雷击等情况引起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可靠性。

       适度过补偿功能设计:

       该微机控制器具有适度过补偿功能设计,可以在低压侧对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损耗。

       从上述的叙述看出:调整不平衡无功补偿装置无论从技术理论、控制方法还是软件功能,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无功补偿技术领域独树一帜的。



]]>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历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技术是在2000年就推出的无功补偿领域新技术,通过十年来的不断升级发展,目前我们最新开发拥有的为第四代产品。
  在第四代产品中调整不平衡控制器采用了32位ARM为主核心芯片进行计算、控制,可以获得精确的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电压、电流采用交流采样技术,被检测的交流模拟量经分压后直接输入ARM的A/D转换器进行处理计算,避免了输入处理电路导致的误差。每个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高达每秒20000次,6个输入通道(3个电压通道,3个电流通道)的总采样速率高达每秒120000次。高速采样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软件充分满足了精密测量的要求,不但可以对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进行检测,而且可以在谐波干扰严重的情况下保证测量的精度。电压检测分辨率可达0.1V,电流检测分辨率可达0.1A,功率因数检测分辨率可达0.001。
  在电容器投切方面采用了最新的同步投切技术,利用同步编组开关实现电容器在“相与相”或“相与零”之间的联接,并且实现的是电压过零投入和电流过零切除。电容器的电压过零投入可以消除电容器投入时产生的涌流,消除涌流对系统的影响,并可显著提高电容器的使用寿命。电容器的电流过零切除可消除继电器接点的电弧从而增加继电器的寿命。同步开关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整套装置的可靠性。
  虽然调整不平衡电流技术经过了近十年的变革,调整不平衡控制器已经从最原始的8位机升级到今天的32位ARM,电容器的投切从接触器(继电器)发展到今天的磁保持继电器同步操作。时光荏苒,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调整不平衡电流技术不是很理解和存在一些误区。这里再次对相关技术进行解读。
  技术原理: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电容或电感,具有在相与相之间转移有功的作用!这是实现调整不平衡电流技术的核心原理(详细矢量分析见本站万思定理),最关键的是在“相与相”之间跨接!相与零之间跨接电容器那是分相补偿,原理很简单的,这里不再赘述。
  鉴于上述原理,我们的调整不平衡装置中采用了4组同步编组开关控制12台单相400V(450V)电力电容器,即每台同步编组开关控制3台单相额定电压400V(450V)的电力电容器。由调整不平衡控制器通过RS485串口通讯方式发出指令,同步编组开关根据指令控制每台电容器是接在相与相之间还是相与零之间。当某台电容器只接在相与相之间,就实现了相与相之间的有功转移(调整)和无功的补偿,如电容器跨接在AB相之间,就意味着该电容器在补偿AB相无功的同时将A相的部分有功电流转移到了B相。
  注意:有功电流的转移是有方向的,即:如果在AB相间跨接电容,那么有功电流只能由A相转移到B相,不能由B相转移到A相。同理:如果在BC相间跨接电容,那么有功电流只能由B相转移到C相,不能由C相转移到B相。如果在AC相间跨接电容,那么有功电流只能由C相转移到A相,不能由A相转移到C相。具体能够转移多少有功电流?被转移的有功电流与电容中的电流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另外,当某台同步编组开关控制的三台电容器都接在了相间,即C1接在AC相之间、C2接在AB相之间、C3接在BC相之间。那么该同步编组开关处于共补状态,对于负荷的平衡部分才会采取这种连结补偿方式。
  相与零之间跨接电容器其本质就是分相补偿,设计该功能是为了充分利用电容器,对于没有进行调整补偿操作的电容器去进行分相补偿无功,使系统无功最小!这时的单相400V电力电容器接于相线对零线时,补偿量是标称值的1/3。
  有人会问:三相电容器也是接在相与相之间啊!也有转移有功的能力吗?不要忘了,三相电容器在三相之间的容量是等量的,所以,没有转移有功的能力,只能补偿无功!
  技术原理中提到了,要实现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调整需要使用电感!如果在实际的无功补偿装置中使用电感是不适合的,因为电感的价格高、损耗大、重量大。所幸的是,实际的电力系统负荷总是存在电感的,正因为负荷存在电感,才会有无功、才需要进行无功补偿,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负荷中的电感来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
      理论计算与实践经验均表明:只要在各相与相之间以及各相与零线之间恰当的接入不同数量的电容器,就可以实现在无功补偿的同时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
  由于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需要利用负荷的电感,因此负荷的功率因数越低意味着可以利用的电感越多,则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能力就越强。
      计算表明:如果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7,那么最大相电流是最小相电流2倍的情况可以调整到平衡。如果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85,那么最大相电流是最小相电流1.5倍的情况可以调整平衡。如果负荷的功率因数为1,那么就意味着没有可以利用的电感,因此无法进行不平衡电流的调整。
  通过上述的解读,你可能对调整不平衡电流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就是实现调整不平衡的前提是原始功率因数越低,意味着系统中可利用的电感越多,投入的电容器也就会越多,调整不平衡电流的能力就越强!当负荷的功率因数较高,也就意味着可以利用的电感较少,而三相电流的不平衡现象又比较严重时,可能达不到完全平衡的目的。不要忘了!该装置还有“相与零”之间的分相补偿功能,可以使各相无功得到完美的补偿。
       理论计算与实验的结果都表明:只要负荷中含有电感,就可以在将三相的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的基础上,使三相有功电流的不平衡程度有所减轻,仍然可以达到其他补偿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
什么是同步开关?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为了消除电容器投入时产生的涌流,人们发明了晶闸管电压过零投入技术。但是晶闸管的导通损耗很大,使补偿装置的自耗电增大,不仅需要使用大面积的散热片甚至还要另加风扇。为了减少晶闸管的导通损耗,人们又发明了复合开关技术。复合开关技术就是将晶闸管与继电器接点并联使用,由晶闸管实现电压过零投入与电流过零切除,由继电器接点来通过连续电流,这样就避免了晶闸管的导通损耗问题,也避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但是复合开关技术既使用晶闸管又使用继电器,于是结构就变得相当复杂,并且由于晶闸管对dv/dt的敏感性也比较容易损坏。
       同步开关技术是近年来最新发展的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使机械开关的接点准确地在需要的时刻闭合或断开。对于控制电容器的同步开关,就是要在接点两端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对于三相同步开关,三相接点必须能够分别动作,三相接点同时动作的开关不能够实现同步开关的功能。同步开关的机械开关部分可以是电控的真空开关或者磁保持继电器等等。由于同步开关没有晶闸管部分,因此同步开关比复合开关的结构简单得多,可靠性也高得多。但是为了控制接点的同步投入与切除,同步开关的控制却要复杂得多。通常使用纯硬件电路不能实现如此复杂的控制操作,一定要使用单片机来进行控制。
      为了实现同步开关功能,控制机构必须对电源的周期及相位进行准确地检测。由于机械开关接点的动作较慢,通常由发出电信号到接点动作到位需要几十毫秒的延时时间,因此控制机构必须能够确定接点的动作延时时间,以便提前发出动作信号,从而保证接点在需要的时刻动作到位。通常的开关在接通与断开的过程中延时时间是不同的,因此控制机构在接通与切除的过程中要使用不同的提前量。由于机械接点的动作延时时间受环境以及电源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控制机构必须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保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够实现同步操作。这也是同步开关技术的关键技术所在。
       确定开关接点的动作延时时间不能使用弱电信号来进行测量,因为开关接点在实际闭合动作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的预燃现象,在实际断开动作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的重燃现象。所谓电弧预燃现象就是在接点闭合过程中,由于接点距离不断减小以至于绝缘强度不足产生电弧击穿的现象。所谓电弧重燃现象就是在接点断开过程中,接点距离还没有增加到足够的绝缘强度而产生电弧重新燃烧的现象。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导致电路的导通与切断与接点的机械接触状态不一致,因此确定开关接点的动作延时时间必须在接有实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同步开关并非专用于投切电容器,对于任何需要同步操作的负荷设备都可以使用同步开关。例如为了消除投入空载变压器时的涌流,就可以使用同步开关,不过这时的投入策略与投入电容器时完全不同,需要在电压接近峰值时投入。因此,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同步开关是不能互换的。
       同步开关技术是传统的机械开关与现代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产物,使机械开关重新焕发青春,使机械开关在具有独特技术性能的同时,其高可靠性以及低损耗的特点得以充分显示出来。



]]>
同步开关的开发与制造要点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同步开关的最大缺点就是开发难度太大。
       同步开关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电压的过零点之前提前投入磁保持继电器,使磁保持继电器的接点在电压过零的时刻恰好闭合,于是就实现了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的过零点之前提前切除磁保持继电器,使磁保持继电器的接点在电流过零的时刻恰好断开,于是就实现了电容器的无电弧切除。
       问题在于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不但不同的继电器动作时间不一致,同一只磁保持继电器每次的动作时间也不一致,这就为同步操作的实现增加了难度。如果不能保证可靠的同步操作,那么磁保持继电器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 因此开发同步开关的难点在于:
       1,克服磁保持继电器动作时间的不一致性,以保证可靠的同步操作。
       2,设计简便易行的技术方案,保证同步开关可以低成本批量生产。判断同步开关的质量如何,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检测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打开磁保持继电器的盖子,观察电容器切除时触点间的火花,如果投入时的涌流在2倍以下,切除时看不到火花,那么质量就是没有问题的,否则质量就有问题。
       不幸的是,实现可靠的同步操作难度非常之大,实现低成本地批量生产难度更大。
       有的生产厂家也在研制同步开关,所碰到的问题几乎是一致的,就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可以调出一两台来,无法批量生产。
       在开发同步开关之前,我们首先开发了涌流检测仪(至今我们仍是国内涌流检测仪的唯一生产厂商),可以同时测量三相的涌流。涌流检测仪是同步开关的开发以及成品检验必须要使用的仪器,否则,使用记录示波器来观测涌流的话,将使开发及成品检验过程变得异常复杂。
       由于磁保持继电器接点的动作较慢,通常由发出驱动信号到接点动作到位需要十几毫秒到几十毫秒的延时时间。为了实现同步开关功能,控制电路必须准确测量电源的相位,并且能够确定磁保持继电器接点的动作延时时间,以便提前发出磁保持继电器驱动信号,从而保证磁保持继电器接点在需要的时刻动作到位。
       磁保持继电器接点在闭合动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电弧的预燃现象,所谓电弧预燃现象就是在接点闭合过程中,由于接点距离不断减小以至于绝缘强度不足产生电弧击穿的现象。接点在断开动作过程中会产生电弧的重燃现象。所谓电弧重燃现象就是在接点断开过程中,接点距离还没有增加到足够的绝缘强度而产生电弧重新燃烧的现象。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导致电路的导通与切断与接点的机械接触状态不一致,因而影响同步开关的性能。
       产生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接点的运动速度过慢。在接点闭合的过程中,动接点与静接点间的距离不断缩小,绝缘强度不断减弱,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接点间的电压升高至超过接点间隙的绝缘电压,那么就会出现电弧预燃现象。同样,在接点断开的过程中,动接点与静接点间的距离逐渐增加,绝缘强度逐渐增加,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接点间的电压升高甚至超过接点间隙的绝缘电压,那么就会出现电弧重燃现象。由于工频交流电源的周期是20毫秒,在一个工频周期里,电源电压会出现两次峰值和两次过零点,过零时刻与峰值时刻的间隔只有5毫秒,如果接点闭合或者断开的过程为十几毫秒到几十毫秒,那么在接点闭合或者断开的过程中,接点间的电压就有若干次达到电源电压的峰值,因此就有可能发生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接点的运动速度越慢,发生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了消除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最有效的手段是提高磁保持继电器的接点动作速度。如果磁保持继电器接点闭合或者断开的动作时间小于5毫秒,那么就可以避免电弧预燃与重燃现象。在接点闭合的过程中,因为选择为电压过零闭合所以驱动信号要提前,如果接点的闭合过程为5毫秒,那么就要在电压为峰值时发出驱动信号,在接点动作的过程中,接点距离在不断减小,绝缘强度也在不断地减小,但是接点间的电压也在不断地减小,直至电压为零时接点闭合,因此不会出现电弧预燃现象。同样的道理,在接点断开的过程中,因为选择为电流过零断开,如果接点的断开动作过程为5毫秒,那么在接点开始断开时,由于电流为零因此没有电弧,断开以后,接点距离在不断增加,绝缘强度也在不断地增加,接点间的电压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接点的断开距离与接点间的电压升高速度一致,当电压升高至峰值时,接点已经完成断开动作到位,有足够的绝缘强度,因此不会出现电弧重燃现象。
       在电容器投入的过程中,如果产生电弧预燃现象,涌流检测仪可以检测到较大的涌流,肉眼也可以观测到较大的火花。在电容器切除的过程中,只能靠肉眼观察火花,没有简便的测量手段,如果在电容器切除时肉眼观察不到火花。那么就说明不仅实现了电流过零过零切除电容器,而且在切除过程中没有产生电弧重燃现象。
       为了保证批量生产的需要,我们又开发了同步开关性能自动调试仪,自动调试仪要对一台同步开关上的每一只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与断开动作时间进行测量,测量精度要达到1微妙,只需要几分钟的自动检测调试过程,就可以使半成品的同步开关变成具备完善同步操作功能的成品。
       我们对于同步开关的成品要求是:
       电容器投入时涌流小于1.5倍!
       电容器切除时无火花!
       这里要说明一点,电容器投入时的涌流测量是100%检测的,而切除时的火花是抽检的,因为观察火花需要打开磁保持继电器的盖子,不可能100%检查。
        电容器投入和切除的电流捕捉波形见下图(以B相为例):

1.jpg

从a点看,当B相电压正处于零点时触点闭合,涌流很小

2.jpg

从a点看,B相电压处于峰值、电流为零,触点断开




]]>
同步开关是如何实现过零点检测的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很多同仁都了解复合开关的过零点检测,复合开关的过零检测一般是由硬件实现的,如MOC3083等就是过零双向可控硅输出的光电耦合器。

       对于同步开关使用单片机软件实现过零点检测提出疑问甚至担心其可靠性...
  这里就同步开关的过零点检测原理简单介绍一下:
  我们知道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相与相”或“相与零”之间是有固定的相位及时间关系,确定某相为基准,那么其他相就与其有了固定的时间关系。
  下图是以A相为基准相,A相的过零点确定了,其他相的过零点也就确定了。这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单片机的功能,如用比较器功能,使基准相在交流过零点时产生中断,您可以选择是上升沿中断有效或者下降沿中断有效,现以B相继电器闭合为例:下图中的16.667MS时间是基准相过零点与B相过零点的理论计算时间,当然继电器的闭合时间是要知道的,这里B相继电器的闭合时间是5.833MS。那么继电器在基准相中断后延时16.667-5.833=10.843MS至H点开始闭合,在B相电压为零时闭合完成。当然继电器的操作过程还要考虑到系统电压的波动等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继电器在过零点闭合的更加准确。
  这时所有的继电器过零操作都可以在单片机中断中进行。
  这个原理是很简单的,最关键的是如何检测继电器的闭合和断开时间,为此开发了磁保持继电器同步开关性能自动调试仪,自动调试仪要对一台同步开关上的每一只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与断开动作时间进行测量,测量精度要达到微秒级,只需要几分钟的自动检测调试过程,就可以使半成品的同步开关变成具备完善同步操作功能的成品。
  对于电流过零切除问题,因为电流也与电压有固定的相位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还有牵扯核心技术问题这里也不便讲的太细,敬请谅解!这里讲解的只是实现过零原理。

  另外,对于三相同步开关,三相接点必须能够分别动作,三相接点同时动作的开关不能够实现同步开关的功能。这是由其三相间的相位所决定的。

1694577666418339.gif



]]>
磁保持继电器过零点操作的实现办法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过零点检测及实现方法,特别是投切电容器的同步开关过零点检测,可以说成为“百度”的热搜...
  抛砖引玉,这里就将我对同步开关的过零点检测的方法进行汇总一下:
        一、以电压为参照点的过零检测:
  我们知道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相与相”或“相与零”之间是有固定的相位及时间关系,确定某相为基准,那么其他相就与其有了固定的时间关系。
      下图是以A相为基准相,A相的过零点确定了,其他相的过零点也就确定了。
       现以B相继电器闭合为例:下图中的16.667ms时间是基准相过零点A0与B相过零点B0的理论时间,假如该相继电器的闭合时间是4.5ms,那么继电器在基准相之后延时16.667-4.5=12.167ms至B1点开始闭合,即在B相电压为零时(B0点)闭合完成。

1694577790990083.png

        二、以继电器触点两端电压为零时刻的检测:
       如下图所示,是一组共补开关常用的投切控制方式,为了降低成本,B相采用直联方式,通过检测A、C相二只继电器的触点间的零点电压实现过零操作。
       以A相继电器投入J1为例,J10为过零检测采样电路,该检测方式不单单考虑触点间的电源交流成分,也要考虑到电容器剩余电荷的直流成分。
       原理图中看出,如果开关投入时,J1首先闭合,这个时刻相当于AB相之间接入了一个电容器,只有检测到电源AB相电压与电容器剩余电压为零时刻投入继电器,才会有理想的过零效果!

1694577846723519.png

        上面介绍的基本都是过零点的实现原理,而在实际应用中,软件的运行时间延迟以及器件误差的存在,都将影响开关整体过零点的准确性。所以在软件中都必须要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才会使过零点的更加准确、稳定!
       由于牵扯核心技术问题这里也不便讲的太细,敬请谅解!这里讲解的只是实现过零原理的各种方法,希望对您有个启示!



]]>
新型同步编组开关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同步编组开关是实现调整不平衡的关键器件,不仅要实现三台单相(400V)电容器的相与相或相与零之间的转接,并且所有的操作都是同步投切——投入无涌流、切除无电弧!

       过去的同步编组开关每台需要有9只磁保持继电器组成,最新升级型号只需要6只磁保持继电器,并且摒弃了放电电路。因此,成本得到了降低,可靠性增高!

       下图为新型同步编组开关原理图和内部状况图:


20170711183990849084.png

20171028092439200.jpg



]]>
交流接触器投切电容器技术分析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接触器投切电容器这是传统的投切方式,由于三相交流电的三相相位互差120度,对于交流接触器的投切控制,理论上不存在最佳操作相位点。即投切的瞬时具有不可选择性。由于投入或切除相位点是随机的,投入时会产生幅值很大、频率很高的涌流。严重时会发生触电熔焊现象。同样,在切除时,易产生电弧,烧损触头和操作过电压,而涌流和操作过电压对电容器会造成严重危害。

       下面是采用涌流检测仪对无辅助接点的接触器和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投切同一容量电容器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采用拆除辅助接点的CJ19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相当于普通接触器);电容器为BSMJ0.4-15-3。投入捕捉的波形见图1;切除捕捉的波形见图2。

1.jpg

图1

       投入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A、B相接点已经闭合,所以对A、B相电压产生了影响。从b时刻看,C相接点已经闭合,造成C相电压畸变,涌流非常严重,以至于超出检测仪检测范围,造成电流在c点出削峰。

2.jpg

图2

       切除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接触器触点处于颤动状态,造成电压波形的严重畸变。在ab段看,接点已经断开,但电弧仍在燃烧,直至b时刻电弧才熄灭、电流消失。

       二:采用CJ19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电容器为BSMJ0.4-15-3。投入捕捉的波形见图3;切除捕捉的波形见图4。

3.jpg

图3

      投入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接触器触点闭合对电压波形造成了影响、涌流很大。

4.jpg

图4

       切除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接触器触点也是处于颤动状态,造成电压波形的严重畸变。在ab段看,接点已经断开,但电弧仍在燃烧,直至b时刻电弧才熄灭、电流消失。

       分析结论:CJ19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与普通接触器相比,虽然配备了有抑制涌流的辅助接点,投入时的涌流比普通接触器有所减少,但投入时同样会对电压波形造成影响。两者在切除时刻没有区别。

       需要强调是:无论哪种接触器在切除电容器时都会对系统造成影响,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
阶梯式无功补偿在建筑工地的应用情况分析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一、建筑工地的负荷特点

       建筑工地的电气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并且大都是短时间歇运转,因此负荷电流的变化很大。不仅如此,由于大部分设备都未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因此功率因数较低。对于吊车及升降机之类的的负荷,还会经常出现发电现象...

       例如:吊车在吊重物下降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发电现象。异步电机在发电回馈电网的过程中有功功率为负值,而无功功率仍然为正值,因此导致功率因数进一步下降。

       以中建八局沈阳万达广场工地为例:该工地安装有5台变压器,由于功率因数较低,每月需要交纳的力率电费最高时超过3万元。

       在该工地1号电源点,变压器为315KVA,最大负荷电流可达400多安培,最小电流只有20多安培,且负荷电流大幅度变化,负荷电流可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就从几百安培降到几十安培,然后又升到几百安培。

       此电源点2016年7月份的功率因数只有0.46,力率电费高达8700多元,是一笔巨大的无谓开支。

       二、建筑工地无功补偿的难点所在

       建筑工地不仅负荷变化大,功率因数低,而且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不仅变压器以及配电柜等设备大都需要临时露天安装,灰尘很大,有大量的临时线路,施工设备及施工人员也会随着项目进展大幅度变动。

       在人员方面,大量的农民工技术素质较低,高素质的设备维护人员很少,因此对设备的首先要求就是运行可靠,维护简单。

       根据上述情况,就需要无功补偿装置的相应速度快,补偿精度高,运行可靠,维护简单,当然在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成本也是越低越好。

       不幸的是,满足以上要求的无功补偿装置几乎没有。因此,建筑工地的无功补偿问题就成为普遍的老大难问题。

       建筑工地普遍为高压供电,低压计量方式。由于变压器自身的损耗无法计量,因此供电公司使用固定的公式来计算有功线损和无功线损。以中建八局沈阳万达广场工地1号电源点为例,每月的无功线损高达15000多Kvarh,相当于将变压器自身无功功率等效为变压器容量的6.7%,而实际变压器自身无功功率约为为变压器容量的2%左右。由于这部分无功电量是由计算得出,无法通过无功补偿的方式消除,因此也为建筑工地的无功补偿增加了难度。

       三、实际运行情况

       根据设计方案制造的试验装置于7月25日安装在中建八局沈阳万达广场工地1号电源点并投入运行,该阶梯式无功补偿装置中共安装了8台12Kvar电容器,1台6Kvar电容器和1台3Kvar电容器,总补偿量105Kvar。虽然安装时间与电业局抄表时间并不重合,但8月功率因数升至0.63,力率电费减少至3100多元,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9月份功率因数升至0.66,力率电费减少至2400多元。

       需要说明一点,按实际有功电能表与无功电能表的读数,8月份的表计功率因数为0.89,9月份的表计功率因数为0.92,只是由于电力公司在计算功率因数时引入了15000多Kvarh的无功变损电量,才导致收费功率因数降低。

       补偿装置不仅补偿效果良好,而且运行稳定可靠,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生任何故障。

       四、运行效益

       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适用于建筑工地的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方案是成功的,不仅为国家节约了宝贵的能源,使用单位也少交了大量的力率电费,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以试验现场的数据为例,3个月即可收回成本,以后就全部是利润了。

       五、进一步提高的潜力

       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对建筑工地无功补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于是也就有了进一步提高功率因数水平的初步方案:

       1,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高压供电高压计量的方式,这样变压器的自身无功可以通过在低压侧适当过补偿的方式补偿掉,因此可以避免电力公司滥计无功线损。

       2,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变压器的安装数量,提高变压器的负载率。以中建八局沈阳万达广场工地为例,所有安装的5台变压器,负载率均在50%以下,因此将变压器数量减少是可能的。比如将某两台变压器供电的负荷改为由一台变压器供电,这样两台变压器的由有功电量就集中在一台变压器上,而只有一台变压器的无功线损,于是功率因数就可以进一步提高。




]]>
同步编组开关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同步编组开关是实现调整不平衡电流的核心部件,只能与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控制器配套使用。
       同步编组开关采用了同步开关技术,就是使机械开关(磁保持继电器)的接点准确地在需要的时刻闭合或断开。就是要在接点两端电压为零的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在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中,需要在各相线与相线之间及各相线与零线之间接入不同数量的电容器。为了充分利用电容器,应该使各电容器即能够接在相与相之间也能够接在相与零之间。同步编组开关就是为实现这个目的而设计的部件。(原理见下图) 


1694578826793678.jpg


        每一台同步编组开关可以控制3台额定电压400V(450V)相同容量的单相电容器,其中每台电容器都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从而使电容器得到充分的利用。
       例如:当C1电容器接在A相与C相之间时(图中J1/J8闭合),C1电容器在相间补偿AC相无功的同时实现C相有功电流向A相转移的目的;C2电容器接在B相与零线之间(J4/J3闭合)实现B相与零之间的补偿(分相补偿),C3电容器可以不连接......以此类推,根据系统负荷状况在控制器指令的控制下,每台电容器既可以接在“相与相”之间也可以接在“相与零”之间!
       同步编组开关中使用了9只磁保持继电器,选择投入不同的继电器,可以控制电容器的连接方式。所有的继电器均可以实现同步操作,实现电容器电压过零投入和电流过零切除,这样既避免了投入电容器时的涌流,又避免了磁保持继电器接点断开时的电弧,提高了磁保持继电器的寿命。不仅如此,在切断电容器时,采用了三台单相电容器分别切除的方式,从而避免了电容器电流过零切除时产生的过电压。 
       同步编组开关采用RS485串行通讯的方式与调整不平衡电流控制器通讯,使用拨码开关来设置地址,在一台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中使用的4台同步编组开关只用3根导线就可以实现通讯,极大地减少了配线工作量。
       正是由于同步编组开关的研制成功,才使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的结构变得十分简单紧凑,重量减轻,成本降低,性能和可靠性提高。


       主要技术指标:
       额定电压:400V±10%
       接点发热电流:60A
       控制电容器容量:3台≤10Kvar(单相400V电容器)
       控制方式:RS485串口通讯
       应用形式:与调整不平衡电流控制器配套
       投入涌流:<1.5Ie
       切除电弧:无



下载使用说明



]]>
磁保持继电器的一致性数据对比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磁保持继电器的一致性,顾名思义就是指每只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时间或断开时间都相同。
      我们知道: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或断开状态完全是依赖永久磁钢的作用,其开关状态的转换是通过一定宽度的正负脉冲电压使其切换保持。
      在复合开关时代,由于使用可控硅参与投切操作,磁保持继电器的动作时间也不被人们关注,所以也就没有人提出磁保持一致性的指标。
      在当今同步开关(也称选相开关)技术成为热点的时代,由于同步开关中摒弃了与磁保持继电器并联的可控硅,由磁保持继电器实现过零投切操作,这时,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和断开时间成为实现过零点操作的重要指标。为实现批量生产又提出了磁保持的一致性指标。
       这时很多开发者将磁保持的一致性指标要求踢给了磁保持的生产厂家......这可真的难为了磁保持的生产者!
       我们知道磁保持继电器必定是机械开关,其内部衔铁、磁钢、触点簧片和励磁线圈等配件都会有误差,都将影响动作时间的不同,所以任何生产厂家很难将每只继电器都做到闭合或断开时间的完全一致。
       我们通过磁保持继电器时间检测仪器对采用不同厂家的磁保持继电器的三台同步开关进行对比检测,每台同步开关中使用3只磁保持继电器(J1、J2、J3):
       一、上海万佳磁保持继电器:
       二、温州佳盛磁保持继电器: 
       三、上海佳枚磁保持继电器:

1694489357173026.png

        从上述检测数据可以看出:无论大厂家还是小厂家都很难做到一致性。相对一致性较好的是上海佳枚的磁保持继电器!
        下面通过投切相同容量的电容器进行对比分析:
        说明:涌流检测以B相为例,均为电容器残压下投入,当B相电源电压与电容器残压为零时刻—J2闭合;当AB相电流为零时刻(电压最大)—J2切除。
        1、万佳磁保持投入波形:

1694489461710734.png

         2、万佳磁保持切除波形:

1694489533781996.png

        3、佳盛磁保持投入波形:

1694489715202915.png


        4、佳盛磁保持切除波形:

1694489774151676.png

         5、上海佳枚磁保持投入波形:

1694489825717491.png

        6、上海佳枚磁保持切除波形:

1694489871734670.png


        实验结论:由于采用同步开关技术,不管各个厂家的磁保持继电器一致性如何,同步开关投入时的涌流都能够控制在1.5倍以下,切除时的过零点没有什么区别。
      实际我们已经将温州佳盛磁保持继电器的盖子打开,在切除时触点间也是看不到火花的。
      所以,对于我们的同步开关而言无论采用哪家磁保持继电器,都能够达到理想的投切指标。
      磁保持继电器在电压为零时刻投入或电流过零时刻切除,这些工作都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而在闭合状态下磁保持继电器承载着电容器的运行电流,这时的磁保持继电器的寿命就取决于其触点材质以及内部磁钢等的配合压力,这些综合指标将决定着磁保持继电器的最终寿命!





]]>
电容器投切对比试验电容器投切对比试验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为了深入了解电力电容器的投入和切除时刻的电路状态,我们采用YL2型涌流检测仪对无辅助接点的接触器、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和同步开关,投切同一容量电容器进行了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一:采用拆除辅助接点的CJ19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相当于普通接触器);电容器为BSMJ0.4-15-3;电流采样互感器为300/5A(一次线串4匝)。投入和切除捕捉的波形见下图1和图2。
        实验二:采用CJ19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电容器为BSMJ0.4-15-3;电流采样互感器为300/0.1A(一次线串4匝)。投入和切除捕捉的波形见下图3和图4。

        实验三:采用WSBC_PTK4U型同步开关;电容器为BSMJ0.4-15-3;电流采样互感器为300/0.1A(一次线串4匝)。投入和切除捕捉的波形见下图5和图6。

1.jpg

图1

       图1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A、B相接点已经闭合,所以对A、B相电压产生了影响。从b时刻看,C相接点已经闭合,造成C相电压畸变,涌流非常严重,以至于超出检测仪检测范围,造成电流在c点出削峰。

2.jpg
图2

       图2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接触器触点处于颤动状态,造成电压波形的严重畸变。在ab段看,接点已经断开,但电弧仍在燃烧,直至b时刻电弧才熄灭、电流消失。


3.jpg

图3

        图3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接触器触点闭合对电压波形造成了影响、涌流很大。

4.jpg

图4

       图4波形分析:从a时刻看,接触器触点也是处于颤动状态,造成电压波形的严重畸变。在ab段看,接点已经断开,但电弧仍在燃烧,直至b时刻电弧才熄灭、电流消失。

5.jpg

图5

        图5波形分析:从a点看,当B相电压正处于零点时触点闭合,涌流很小。

6.jpg

图6

        图6波形分析:从a点看,B相电压处于峰值,电流为零,触点断开。
        实验结论:CJ19电容器投切专用接触器与普通接触器相比,虽然配备了有抑制涌流的辅助接点,投入时的涌流比普通接触器有所减少,但投入时同样会对电压波形造成影响。两者在切除时刻没有区别。
        需要强调是:无论哪种接触器在切除电容器时都会对系统造成影响,这是一般人想不到的!
        同步开关无论在投入还是切除时刻,都不会对系统产生影响。完美体现电容器的过零投入和切除!



]]>
上海佳枚磁保持继电器在同步开关中的应用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最近,合作用户拿来一批磁保持继电器,委托我实验一下,看看能否在同步开关中应用及投切效果如何!
       该磁保持继电器为上海佳枚电子科技公司产品:
       1、额定电压:DC9~18V
       2、额定负载:60A 250V AC

       随机选取3只焊接安装在PTK5D型同步开关中见下图

        1694584070151331.jpg

        通过磁保持继电器时间检测仪器对该同步开关中的三只磁保持继电器进行投切动作参数检测,检测数据见下表:

1694584117127783.png


       从表中数据看出,该厂家的磁保持继电器一致性较好!虽然一致性指标不是同步开关的必要条件。但是,一致性指标可以体现出磁保持继电器加工设备的稳定性及设备的加工精度。

       因为磁保持继电器必定是机械开关,其内部衔铁、磁钢、触点簧片和励磁线圈等误差都将影响其一致性。
       另外,从检测时的投切声音感觉比较“清脆”,意味着其内部触点簧片、磁钢等配合压力较大,因为,足够的触点压力可以降低接触电阻,进而降低继电器在负载状态下的温升。
       下面是该磁保持继电器用于同步开关中,负载状态下的投切电容器的相关数据及波形:
       说明:以B相为例电容器投切数据,当B相电源电压与电容器残压为零时刻—J2闭合;当AB相电流为零时刻(电压最大)—J2切除。电容器型号:BSMJ 0.45-20-3。

       1、电容器无残压投入波形:

1694584201974341.png


         2、电容器有残压投入波形:


1694584245144149.png

         3、电容器切除波形:

         结论:同步开关投入时的涌流均小于1.5倍,切除时的过零点比较理想。过零点附近波形很圆滑、连续,意味磁保持继电器触点没有弹跳,完全可以应用于同步开关中!

         最后,将佳枚磁保持继电器与其他磁保持进行投切对比试验,详见本站:“磁保持继电器的一致性数据对比”一文。






]]>
无功适度过补偿技术应用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由于大部分用电负荷都是感性的,未补偿前功率因数为滞后,如果为补偿无功电流而投入的电容器过多,则会使功率因数变为超前,这就是过补偿。
       在过补偿的情况下,系统中出现容性的无功电流,使视在电流增大,因此使系统的损耗加大,多投入了电容器反而使系统损耗加大当然不是好事。另外,由于投入电容器会使电压升高(这里电压升高主要是因为供电线路的电感及变压器的漏感造成,与同步发电机的关系不大),在过补偿的情况下电压进一步升高,在夜间负荷较低电网电压较高的情况下影响更大。因此人们总是不希望发生过补偿。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过补偿不一定总是坏事。
       通常的无功补偿装置都是安装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在低压侧进行检测并进行控制将负荷的无功电流补偿掉,却无法补偿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一般人总认为变压器自身的无功只能在高压侧进行补偿,其实不然,通过在低压侧适量过补偿的办法,同样可以补偿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因为变压器属于理想元件,所谓理想元件就是能量传送没有方向的元件,同一台变压器,如果将高压侧接电源低压侧接负荷就是一台降压变压器,如果将低压侧接电源高压侧接负荷就是一台升压变压器。根据这个原理,对变压器进行无功补偿在低压侧进行与在高压侧进行没有区别。
       对于为降低用户力率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而安装的无功补偿装置,如果不采取适量过补偿的方法,就有可能出问题。
       设某一单位,变压器为S7-500KVA,高压计量,用电设备主要是金属切削机床,一班生产,无夜班,每周5天生产,不生产时无负荷,月均用电量为2万度。未安装补偿装置之前月平均功率因数为0.5,按功率因数0.9为标准值需加收45%的力率电费。按功率因数0.85为标准值需加收35%的力率电费。
假定安装补偿装置后,在生产期间可以将低压侧功率因数补偿到0.95,停产期间由于无负荷没有电容器投入。那么根据cos(x)=0.95
       我们可以算出x=18.2°, sin(x)=0.31
       无功与有功的比值为 0.31/0.95=0.33
       由负荷形成的无功电量为20000×0.33=6600 度。
       由于该单位是高压计量,因此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也会使无功表走数。该单位的变压器为500KVA,按空载电流2%计算则变压器的无功功率为500×2% =10Kvar,每月形成的无功电量为10×24×30 = 7200 度,每月的总无功电量为6600+7200=13800度,无功与有功的比值为 13800/20000=0.69即 tg(x)=0.69 ,x=34.6°,cos(x)=0.82,还是要交力率电费。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样的用户,不补偿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是不可能消除力率电费的。
       解决的方案有三种:
       方案1,在变压器的高压侧固定接一台10Kvar的高压电容器,这种方案为保证安全性较难操作。
       方案2,在变压器的低压侧固定接一台10Kvar的低压电容器,这就是一种低压侧过补偿方法,并且这台电容器可以装在补偿装置柜内,比方案1的操作简单。但是要注意,这台电容器的电源线必须单独引出接在补偿装置检测用电流互感器之前。如果接在互感器之后,则当有负荷时会使控制器检测到的负荷无功电流减小,不能起到过补偿的作用。
       这种方案的一个优点是过补偿的电流不会被补偿装置检测到,因此补偿装置的功率因数显示值不会变成超前,比较好看。
       方案3,将无功补偿控制器设计成具有过补偿功能,并将过补偿量设定为10Kvar,这是最简单的方案。这就要求补偿装置内部的最小电容器容量必须小于或等于10Kvar。或者干脆在补偿装置内部安装一台固定连接的10Kvar电容器,这样还可以省掉一台交流接触器。

       注: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均设计有过补偿设定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上述中的问题。



]]>
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错误而引起的故障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现场现象:
       无功补偿装置安装以后,发现所有的电容器均投入运行,但控制器显示的功率因数和无功功率并没有改善,在电容器的投入过程中,控制器显示的电流值和功率因数值没有变化,在无功补偿装置停机切除电容器的过程中,控制器显示的电流值和功率因数值也没有变化。控制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的显示功能正常。
       分析与处理:
       由于电流显示功能正常,因此基本可以排除电流互感器和控制器损坏的可能性。根据故障现象基本可以确定问题在于电流互感器安装位置错误。
       实际现场的无功补偿装置安装在变压器旁边,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线(电源线)与负荷线均直接连接在变压器总开关的出线螺丝上。而电流互感器CT穿在负荷线上。造成电流互感器只能检测负荷电流,不能检测无功补偿装置的电流。(接线示意见下图)
       由于负荷功率因数偏低,无功补偿装置开始投入电容器,但电容器投入后,负荷本身的功率因数并没有变化,最终将所有电容器都投入以后,负荷功率因数仍然没有变化,从而导致上述故障现象。

       原因发现以后,将无功补偿装置的补偿线(电源线)也穿过电流互感器CT再接到变压器总开关的出线螺丝上,故障现象消除。

1694584863162139.jpg

]]>
磁保持继电器触点弹跳对涌流的影响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磁保持继电器触点弹跳是指其动、静触点在闭合过程中,触点间在撞击时会发生弹性形变,造成触点间产生机械振动,形成动、静触点间有个“闭合-分开-闭合”的过程(我以前称为触点“抖动”)。

       以同步开关为例,在同步开关投切电容器情况下,不同的弹跳时间会有不同的现象。弹跳会使电容器投入涌流的增大,严重时触点间有火花出现。触点弹跳对电容器过零投入的影响,见下波形:

1694584550129743.png

         由电容器投入时刻电流波形看:在A相电压为零点附近电流波形不连续而出现断裂,由此影响A相涌流变化,此时涌流达1.8倍。


        下图是一只分相同步开关C相切除时磁保持继电器弹跳的波形实例:

1694584608105925.jpg

        

       从上面的波形看出:C相电流在接近过零点(电压最大值)切除时产生弹跳,弹跳点处同时对电压波形产生了影响,使电压波形出现锯齿而不再圆滑连续!
       正常情况下,过零点电流波形是一个连续的波形。

       从多年来从事同步开关开发工作的经验看:磁保持继电器弹跳以至于使涌流增大的现象不是很多。对于这样的磁保持继电器处理办法:一般是打开盖子处理一下,一般都是可以解决问题。




]]>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现场运行实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不是简单分相补偿,也不是共补加分补的混合补偿!
      该装置内装有12台额定电压400V的单相电力电容器,在微机控制器的控制下,通过同步编组开关使每台电容器既可以接于相线与相线之间,也可以接于相线与零线之间。具有在补偿系统无功的同时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作用。其理论结果可使三相功率因数均补偿至1,三相电流调整至平衡。实际应用表明,可使三相功率因数补偿到0.95以上,使不平衡电流调整到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0%以内。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产品主要应用于城网或农网供电系统公共台区的无功补偿之用,以及为新建小区箱变配套。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装置在补偿系统无功的同时又具有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的能力,两者兼顾。因此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是任何补偿装置所代替不了的。
      现场运行实例:
      变压器容量:315KVA;调整不平衡装置容量:120Kvar;

      调整补偿前、后数据见下表:

1694584414343150.png



]]>
同步开关(分相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WSBC-PTK5Y型同步开关(分相型),通过检测磁保持继电器接点两端电源电压与电容器残压为零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由于采用了最新同步开关技术,不但省略了与磁保持继电器接点并联的晶闸管组件;而且摒弃了放电组件,在电容器残压状态下过零投入。于是投切间隔时间更小、可靠性更高。
       WSBC-PTK5Y型同步开关中使用了3只磁保持继电器,最大可以控制3台10Kvar的单相电力电容器。
       具有相序自动鉴别功能,正相序或者反相序均可以正常工作,且有相序指示。
       WSBC-PTK5Y型分相同步开关的上部有3个主接线端子,为电源端子,应分别连接A相电源、B相电源、C相电源;下部有3个主接线端子,为电容器端子,应分别连接1号电容器、2号电容器、3号电容器。三台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零线。
       WSBC-PTK5Y型分相同步开关有6个接线端子(绿色),为控制输入端子;分别为V+、Ka-、Kb-、Kc-、×、N。
       WSBC-PTK5Y型分相同步开关采用直流(DC12V)控制方式:V+连接12V正极,N连接零线。当Ka-、Kb-、Kc-端子接入12V负极电压时,对应相投入,当Ka-、Kb-、Kc-端子没有电压时,对应相切除。 
       — 技术参数 —
       • 额定电压:400V±10%
       • 接点电流:60A
       • 控制容量:10Kvar (MAX)单相电容器
       • 控制方式:DC12V
       • 投入涌流:<1.5Ie    
       • 切除电弧:无    
       • 投切间隔:≥10S

        —功能特点 —
       • 复位功能:开关供电、系统停电磁保持继电器复位。
       • 指示功能:分断状态指示灯A、B、C逐一闪烁,从左至右闪烁—正相序状态;从右至左闪烁—反相序状态。
                         无论正反相序均可正常工作。正常投入、切除时,A、B、C指示灯对应指示。
       • 故障保护:缺相供电、磁保持继电器故障等,开关拒绝闭合,并相应指示灯闪烁。
       —注意事项 —
       • 开关二次必须接有电容器,否则进入故障状态,不能正常投切!
       • 分相同步开关不能用于控制三相电容器。由于单相电容器与三相电容器的同步投切策略完全不同,因此当使用该分相同步开关控制三相电容器时不能实现良好的同步开关操作,寿命会受到严重影响。
       — 安装数据 —
       • 外形尺寸:110×158×118(mm) • 安装尺寸:92×138(mm)


说明书下载



]]>
同步开关(共补型)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通过检测磁保持继电器接点两端电源电压与电容器残压为零时刻闭合,从而实现电容器的无涌流投入;在电流为零的时刻断开,从而实现开关接点的无电弧分断。
      该同步开关是电力电容器同步投切技术的又一完美体现!
      同步开关技术具有相当高的复杂性,既要克服磁保持接点间的电弧预燃与重燃困难,又要适应各磁保持继电器动作速度的离散性。
      由于采用了最新同步开关技术,不但省略了与磁保持继电器接点并联的晶闸管组件;而且摒弃了放电组件,在电容器残压状态下过零投入。于是投切间隔时间更小、可靠性更高...
      ......
      — 技术参数 —
      • 额定电压:400V±10%
      • 接点电流:60A
      • 控制容量:30Kvar (MAX)
      • 控制方式:AC220V或DC12V(任选其一)
      • 投入涌流:<1.5Ie    • 切除电弧:无    • 投切间隔:≥10S
      ......
      —功能特点 —
      • 复位功能:开关供电、系统停电磁保持继电器复位。
      • 指示功能:分断状态指示灯A、B、C逐一闪烁,从左至右闪烁—正相序状态;从右至左闪烁—反相序状态。无论正反相序均可正常工作。正常投入时,A、B、C指示灯均亮。
      • 故障保护:缺相供电、磁保持继电器故障等,开关拒绝闭合,并相应指示灯闪烁。
      —注意事项 —
      • 开关二次必须接有电容器,否则进入故障状态,不能正常投切!
      • 断电后电容器会有剩余电荷,注意安全!


说明书下载



]]>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控制器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调整不平衡电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使用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LPC2132进行控制,在最大限度地简化控制器复杂程度的同时,获得精确的参数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
        2,检测精度高。被检模拟量经分压后直接输入LPC2132的A/D转换器进行采样,避免了输入处理电路导致的误差。每个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高达每秒20000次,6个输入通道(3个电压通道,3个电流通道)的总采样速率高达每秒120000次。高速采样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软件充分满足了精密测量的要求,不但可以对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进行检测,而且可以在谐波干扰严重的情况下保证测量的精度。电压检测分辨率可达0.1V,电流检测分辨率可达0.1A,功率因数检测分辨率可达0.001。
        3,使用3排数码管,可同时显示3项数据,便于查看大量的显示数据,亦便于进行检测量的比较。例如:三相电流同时显示,电流是否平衡一目了然。
        4,具有适度过补偿功能,可以在低压侧对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损耗。
        5,具有谐波检测和谐波过载保护功能。可以检测20次以下的奇次整数谐波以及1000Hz以上的分数谐波,三相电压谐波和三相电流谐波同时检测并可以显示,可以显示各谐波的幅值与畸变率。由于各次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不同,控制器对系统的谐波保护是与谐波频率相关的,即对于频率越高的谐波其保护门限越低,从而可以对电容器提供完善的保护。当谐波电压超过允许值时,可以切除电容器,从而保护电容器不会由于谐波过载而损坏。当系统的谐波电压减少时,可以自动重新投入电容器。
        6,最多可以控制28台电容器。除了可以控制12台用于调整不平衡电流的单相(400V))电力电容器外,还可以另外控制16台用于三相同时补偿的三相电容器,可以满足对大容量补偿的控制要求。
        7,控制器以系统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为依据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在保证不会出现轻载震荡现象的前提下实现调整不平衡有功电流和补偿无功电流的目标。
        8,使用按地址编码串行通讯的方式对同步编组开关以及同步开关进行控制,使接线变得非常简单。
        主要技术指标:
        额定电压:400V±10%, 三相四线
        检测功能:四象限检测
        投切依据:有功、无功功率
        电流输入:AC 0~5A
         输出控制:RS485通讯控制
        应用形式:与同步编组开关及PTK4T型同步开关配套使用
        本控制器为面板安装式,面板开孔尺寸为92×92mm


说明书下载



]]>
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专门用于使用交流接触器控制电容器投切。可以同时控制4~12台交流接触器。

       独创的阶梯式电容器布置结构;适度过补偿功能;谐波检测、过载保护功能......特别适用于交力率电费的用户和已经安装了无功补偿装置而仍然要交力率电费的用户进行改造!
       该补偿控制器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使用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LPC2132进行控制,在最大限度地简化控制器复杂程度的同时,获得精确的参数检测结果和精密的控制效果。
       2,检测精度高。采用交流采样技术,被检模拟量经分压后直接输入LPC2132的A/D转换器进行采样,避免了输入处理电路导致的误差。每个输入通道的采样速率高达每秒20000次,2个输入通道(1个电压通道,1个电流通道)的总采样速率高达每秒40000次。

       高速采样和精心设计的控制软件充分满足了精密测量的要求,不但可以对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进行检测,而且可以在谐波干扰严重的情况下保证测量的精度。电压检测分辨率可达0.1V,电流检测分辨率可达0.1A,功率因数检测分辨率可达0.001。
       3,使用2排数码管,可同时显示2项数据,便于查看大量的显示数据。
       4,具有过补偿设定功能,可以在低压侧对变压器自身的无功电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损耗。
       5,具有过电压及欠电压保护功能。保护电容器不会因过电压而损坏,保护交流接触器不会因过电压及欠电压而损坏。
       6,具有谐波检测和谐波过载保护功能。可以检测20次以下的奇次整数谐波以及1000Hz以上的分数谐波,电压谐波和电流谐波同时检测并可以显示,可以显示各谐波的幅值与畸变率。
       由于各次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不同,控制器对系统的谐波保护是与谐波频率相关的,即对于频率越高的谐波其保护门限越低,从而可以对电容器提供完善的保护。当谐波电压超过允许值时,可以切除电容器,从而保护电容器不会由于谐波过载而损坏。当系统的谐波电压减少时,可以自动重新投入电容器。
       7,最多可以控制12台交流接触器。因此可以控制12台三相电容器。电容器容量按阶梯布置,在控制若干台设定容量的情况下,另外控制一台1/4容量的电容器和一台1/2容量的电容器,最大步进台阶为总容量的1/43,因此可以满足对补偿精度的要求。
       8,控制器以系统的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为依据控制电容器的投切,在保证不会出现轻载震荡现象的前提下实现补偿无功电流的目标。
       

       主要技术指标:
       额定电压:AC 220V±10%
       检测功能:四象限检测
       投切依据:无功功率
       电流采样输入:AC 0~5A
       输出容量:1A/路
       控制对象:交流接触器(AC220V)

       PT4J12型阶梯式无功补偿控制器接线原理图:

1694570136285293.png


说明书下载



]]>
磁保持继电器动作时间检测仪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20230908111633A4.jpg     1694569217151609.jpg

                                                                                      显示检测数据                                                    显示检测结束


       磁保持继电器的性能中有闭合和释放时间两个重要参数:一般以“mS”为单位表示。在所有磁保持继电器的厂家使用指南中,都给出了动作的闭合时间和释放时间≤20mS(额定电压下),其实这只是给出了一个范围值,并不是每只继电器的确定值!在有些场合的应用中,需要准确的闭合时间和释放时间,如在电网电压过零点操作的应用中,必须要求精确确定动作时间。
       WSJC-CBC2S型磁保持继电器投切时间检测仪,采用32位ARM高性能单片机在进行简化设计的同时获得精确的计算和检测结果。
       在磁保持继电器开始闭合(释放)瞬间到结束闭合(释放)瞬间的时间差来测量动作时间,充分利用ARM单片机的高速性能以实现精确的参数检测。每次运行检测将自动循环进行2次操作,最后将2次的检测数据取平均值,以准确测算出磁保持继电器的闭合和释放时间。
       为适应不同的检测需求,检测仪具有三种磁保持工作电压可供选择;可通过设定被检继电器的数量,最多一次可检测3只;检测时间分辨率可达0.01mS。
       该检测仪的推出将对磁保持继电器生产企业及开发应用的技术人员会起到极大的帮助!

1694569332648913.jpg

        应用实例:随机选取两个厂家的磁保持继电器为例,在两种工作电压下,检测闭合、释放时间数据见下表:

1694569459143933.png

1694569430120623.png


说明书下载



]]>
涌流检测仪 Sun, 28 Apr 2024 04:02:04 +0800 1694497676605715.jpg

        涌流检测仪具有电流状态捕捉功能,不仅可以同时测量三相电路的涌流倍数,而且可以捕捉电流产生时刻或者电流消失时刻的波形数据并在电脑上显示出来,相当于六踪记录示波器,且比记录示波器的清晰度高得多,非常便于对电容器投入及切除时刻的电路状态进行分析。
        涌流检测仪上传的数据包括三相电压以及三相电流的波形,在电脑的显示界面上,三相电压的波形是同时显示的,便于分析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关系。
        电流数据是分页显示的,每页只能显示一相电流的波形,避免三相电流波形互相干扰,分辨不清。
        波形数据的长度约2.5个工频周期,由于YL2型涌流检测仪具有电流状态捕捉功能,这2.5个周期的波形恰好包括电流产生的瞬间或者电流消失的瞬间,因此系统的状态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下图为B相投入时刻波形:(在B相电压与电容器剩余电压为零时刻投入)

1694497698357076.png

        下图为B相切除时刻波形:(在B相电压最高时刻切除)

1694497750556048.png


说明书下载



]]>